第100章来而不往非礼也_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100章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2/3页)

    黄琼眼中光芒微微闪烁,“不知陛下对这份旧奏疏,有什么看法?”

    原来顺帝时,当时任尚书令的黄琼,认为朝廷只凭儒学文吏选举孝廉的方式,过于单一。

    因此上疏请增加孝悌及从政才能为四科,彼时顺帝亦深以为然,全部采纳。

    之前左雄曾请求选举官吏时,先在公府参加考试,然后于端门复试,后来被尚书张盛奏请废除。

    黄琼觉得十分不妥,再次上奏,认为复试这种办法,是为了澄洗清浊,核查虚伪和失实,不应当进行改革。

    当时顺帝亦是听取了他的意见,重新恢复了复试。

    可惜自从梁冀独掌权柄之后,便把之前所有的考察制度废除了,只看贿赂多寡来定。

    现在刘志的想法,不仅仅是要恢复顺帝时的旧典,还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因为此时的察举制度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而考试无论是否合格,都不存在落选。

    所以说,只要拿到了举荐名额,就等于得到了进入官场的通行证,考试只是区分职位高低罢了。

    而所谓的举荐权,却完全掌握在官僚权贵手中。 除了察举之外,从汉初以来实行的“任子”和“赀选”也是官员进仕的一大途径。

    一般士人往往先征辟为州郡吏员,才由上司向中央察举为秀才、孝廉等等。

    若是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刘志认为后世兴起的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的人材选拔,非常适合,使朝廷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也让寒门学子有机会为国效力。

    但在他认真研究了当下的现状之后,觉得自己还是不能过于激进。

    现在若是直接推行科举,来自于世家的阻力太大,而且民间读书人很少,根本没有施行科举的环境和土壤。

    不过他觉得自己可以借鉴南北朝时的做法,在目前的制度上更进一步,却又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世家的利益。

    今日,他正是想通过黄琼,寻求个真正的同盟。

    所以黄琼此问,正中下怀,刘志侃侃而谈,将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及对目前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