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向而臣魏帝,面南以朝汉皇!_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向而臣魏帝,面南以朝汉皇! (第2/3页)

 “依宫之见,此非汉王之谋,反而大抵是那刘备营中高人所为。

    既可替刘玄德排除异己,尽收兖州之地,不再受朝廷辖制。

    又可借车胄之死,凝聚哀兵人心,以少数兵力,同我军死战,收服失陷各郡。

    但这一切也都是因他不知道我们是一路被汉王撵过来的,只以为王上您还是汉王麾下,将欲奔袭洛阳,故而不死不休。

    此事说来也容易,且先不同他们死战,将此间原委与和谈联盟之书信,送至刘玄德处。

    只需拖上几日,待他们看见汉军自徐州而北上,入兖同我军交战,一切不言自明。

    届时唇亡齿寒,无论他们愿不愿意,都得与我军联手,共抗汉王。

    而若是汉军没有入兖,转道轘辕关.”

    吕布沉思良久,忽而灵光乍现,没等陈宫说下去,就抢先出言。

    “若汉军没有入兖,我等可假作后方与汉王交战之事,以和为诈,联盟倒戈,尽取兖州之地。”

    陈宫拱手而拜!

    “取兖州而窥伺中原,趁曹袁大战之机,尽吞两京司隶之地。

    向北则献天子于邺城而臣魏帝,面南则拜义父于寿春以朝汉皇!

    魏军南下,则连横于汉,汉军北上则合纵于魏,此三足鼎立之势,四两而拨千斤之重。

    汉强均于魏,魏盛衡于汉,齐居中原,称量天下!

    诚如是,您就可以王天下了!”

    吕布闻知此计,如久旱逢甘霖,昏天见日星,怎不惊为天人?

    反复横跳于魏汉之间,来回背刺于南北之地,纵横天下,舍我吕奉先谁与?

    这等格局宏大到囊括九州,几乎为他量身定做的计策,吕布生平仅见!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公台!”

    他紧紧握着陈宫的手,那目光如见知己。

    陈宫只将手抽了出来,摇头而叹。

    “王上也莫要太过激动,此计实行起来,险阻颇多,袁公路与袁本初心思各异,麾下亦智者如云,非是轻易受制于此计之人。

    否则若果真如此简单,曹操早行此计以御袁术,目下形势又岂会这般艰难?

    宫所以献此计,实在是见王上您于反复之间,深得精髓,恐有异于常人之天赋,犹未可知。

    旁人不行此计,王上却未必不能。”

    吕布自以为得计,朗声大笑,曰:“善。”

    陈宫面上却不见喜色,若不是真被逼到了这一步,实在没办法了,谁又会想行此等风险如悬丝的奇谋险策。

    而眼下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汉王是否会入兖?

    想来汉营之中都是聪明人,只希望在琅琊留下的那封降书,能让他们领会其中深意。

    否则一旦汉王继续追击,那就休提什么将来了,光此刻和刘备联手,能否挡住汉王兵锋,尚且犹未可知。

    琅琊。

    当汉军至此,吕布的主力早已逃奔入兖,也就留下些许伤重残兵,来向汉王献降书。

    降书中陈宫代吕布沉痛表示了对自己误伤汉王义子的痛悔,并愿将整座徐州进献汉王,以彰悔罪之心。

    他还表示齐王已经亲提举国之兵,奉汉王诏命,北上攻兖,为汉王伐曹迎驾的大业,尽绵薄之力。

    还请上国汉皇,垂怜下邦无知小王,以饶性命。

    议事大帐,当这份降书的内容念完,众人神色各异。

    袁术问计于群贤曰:

    “伐曹,伐吕,诸公何以教朕?”

    庞统出言谏曰:

    “刘备已奉天子诏而入兖地,不久必同吕布厮杀,以争一州之主,既决旧怨,又论新仇!

    当今之世,天下形势已分,二人之间唯有角出一州之主,再图中原,才有逐鹿之机,新仇旧怨,绝无和解。

    我军不至,则其二虎争食一肉,必分生死。

    今若伐齐,为求自保存身,刘、吕只能联手相抗,以求活命之机。

    虽以老师之能,纵刘吕联手也不能敌,然此番伐齐,已消耗了不少时日,一旦继续在兖州拖延,只怕会给曹操喘息之机。

    今若伐齐,则刘吕联盟,而曹操必来相救,以抗老师天威。

    但若伐曹,则刘吕暂无外忧,死斗以绝胜负,两虎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