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_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三百五十章 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 (第1/3页)

    审视着面前曹安民,曹操略一思量,复试探之。

    “那依安民之见,今当何为呢?”

    “伯父,戏言否?”

    面对曹操的试探,曹安民讶然回望。

    “以伯父之才,焉能不知?

    今侄儿既将袁贼密谋相告,伯父何不将计就计,以此间书信,试群臣忠心?”

    曹操眸光一凝,暗自思量间,继续试探着。

    “哦?安民的意思,是要本相将计就计,假作不知,暗中观察麾下群臣收到袁营书信后的反应,再做决断?”

    “正是此理。

    群臣是否通袁之事,并非这一百三十二封书信能判断的。

    便是将书信拦截,无有这些书信送达,那些心怀通袁之志的叛徒,难道就不通袁了嘛?

    通袁的人没有收到书信也会通袁,而不通袁的人,就算收到了书信也不会通袁。

    说到底,群臣是否通袁,与这一百三十二封书信本就无关,反而是这一百三十二封书信,能助伯父看清群臣之心。

    我们完全可以拿这封给杨修的书信,演一场戏。

    只做出我将汉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劝降杨修的计划出卖了,故意设局试探杨修。

    至于那一百三十二封书信,则故作不知,假装我们被杨修之事转移了注意力之时,被这些人趁机实行了计划。

    反正他们又不知汉王对小侄信任非常,早将全部计划告诉了我。

    完全可以假做汉王对小侄并没有完全信任,早料到我会出卖杨修的消息。

    所以趁着我出卖杨修吸引伯父注意之时,他故意隐瞒的这一百三十二封书信,才是真正的计划。

    如此则一切合情合理,完美符合袁贼玩弄阴谋诡计,挑拨人心的形象,群臣必不起疑。

    可他们又怎知小侄潜伏之深,令汉王对我信任非常,将全盘计划都托付于我。

    而小侄又心系伯父,将一切出卖,使全局都在伯父掌控之中。

    故此群臣收信之后,所做反应,悉出真心,忠心者必如小侄一般,将事情和盘托出,而不忠者自会私藏书信,隐瞒不报。

    诚如是,则孰忠孰奸,一目了然,伯父可将此间通袁之贼,一网打尽,而师出有名,不生祸乱。”

    曹操:“???”

    闻听此计,见曹安民出谋划策间侃侃而谈,曹操凝视他的眸光,越发疑虑。

    这等环环相扣的计策,是好大侄你能想出来的?

    我怎么就不信呢?

    见曹操始终一言不发,狐疑的打量着自己,眼神越发阴沉。

    曹安民心底,怎不叫苦不迭。

    汉王坑我啊!

    我已经这么努力的想活着了,伯父您怎么就不信呢?

    能交代的,我已经都交代了,您要是还有疑虑,我总不能告诉你这一切的真相,实则是:

    【汉王也通曹!他真正的计划就是让我出卖他吧?】

    此情此景,生死一念之间,曹安民如何还不知道汉王此计,用心何其歹毒?

    所以杨修能出卖,所以那一百三十二封书信能出卖,是因为这一切都不重要,都是这个计策里用来迷惑人心的假象。

    汉王是真没骗人,他计策的核心,还真就是:让我出卖他。

    此时此刻,什么杨修、什么一百三十二封书信、什么试探人心、什么曹臣通袁与否,都不重要了。

    当我将汉王的计划,出卖给伯父曹操之刻,汉王的计策就已经成功了。

    接下来这位伯父所面临的抉择,只有是与否,即拦截与不拦截。

    若拦截书信,看似好像破坏了汉王此次的计谋,可问题是,这些书信本就不是汉王的计划,又能破坏什么呢?

    书信是否被拦截,汉王根本不在乎,否则也不会让自己来主动出卖了。

    而伯父这边只要将书信拦下,假装无事发生,好像能将此事平息。

    可真的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吗?

    看着那一封封书信上的姓名,伯父岂不生疑?

    汉王为什么不给别人写信,偏给你们一百三十二人写信呢?

    这些人全都通袁,自不可能,但若是汉王浑水摸鱼将真正的通袁之人隐藏其中,里面当真有几人、甚至十几人通袁,又当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