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他们是要收拢人心啊 (第2/3页)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安稳过日子,谁坐在龙椅上,又有什么关系?
想通这些,温禾话锋一转,疑惑道。
“这么看,河北局势还算顺利,那老许让你们专程回长安传信,总不会就为了说这些事吧?”
卫成闻言,神色骤然肃穆,躬身向前半步,压低声音道。
“许参军传讯,清河崔氏已联合周边数家豪族,打算释放部分隐户,还准备赠送农具,支持这些隐户开垦荒地。”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除此之外,清河崔氏不知从何处寻得数百石稻种,计划免费发放给农户。”
“更甚者,他们还召集了关中与河北的商贾,准备效仿小郎君此前的招标之法,全面修建河北道的水利设施。”
“许参军忧心,清河崔氏此举,分明是在收买人心,恐会动摇我等在河北好不容易建立的根基。”
卫成说完,便垂首侍立,等候温禾示下。
温禾却没丝毫担忧,反而在心里暗赞。
这清河崔氏不愧是五姓七望之首,反应速度竟这么快。
不过他们想靠这些手段争夺民心,还嫩了点。
他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脑中飞速盘算。
看来得加快寻找石英石的进度了。
只有抢在清河崔氏之前,把河北的水利工程建好,让他们的计划落为空谈,才能彻底稳住局面。
不过有一点倒是奇怪,清河崔氏从哪里弄来那么多贞观稻!
他眼眸微微眯起。
看来百骑好久没动,有些人有些忘乎所以了!
想到这里,温禾抬头看向卫成,吩咐道。
“你先回河北复命,告诉老许,不必担心清河崔氏的动作。让他盯紧那些豪族的动向,尤其是稻种的来源和商贾的背景,有任何异常,随时传讯回来。”
卫成躬身领命。
“标下遵令!定将小郎君的吩咐如实转达许参军。”
温禾点头示意他退下,待偏房只剩自己一人时,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外的海棠树,陷入沉思。
清河崔氏突然出手,看似是在效仿他的举措,实则是想争夺河北的民心与话语权。
豪族联手,财力与势力都不容小觑,想要压制他们,必须加快步伐。
之前为了打造筒车和水力锻锤,石英石的寻找进度已经放缓。
如今看来,必须重新调配人手,优先推进石英石的勘探与开采。
只有尽快造出水泥,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与速度,才能在这场与豪族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他抬手召来门外的小厮,吩咐道:“去书房请李泰公子过来,就说我有要事与他商议。另外,让人备马,稍后我要去工部一趟。”
小厮躬身应喏:“诺!小郎君稍候,小人这便去办。”
温禾看着小厮离去的背影,眼神愈发坚定。
清河崔氏想跟他比速度、比手段,那便试试看。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温禾便换上朝服,主动入宫求见。以往都是李世民召他入宫,这般主动前来,连宫门的侍卫都多看了他两眼。
一进立政殿,就见李世民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桌上摆着一份奏折,正是魏征从河北传回的急报。
“魏征也传来消息了,说清河崔氏手里有大量贞观稻种。”
李世民指了指面前的奏折,语气带着几分压抑的怒火。
“朕昨夜召了李迅,他拍着胸脯保证,赵郡李氏领走的粮种一粒未漏。”
温禾垂首侍立,心里早有预料。
李世民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
既然源头不是赵郡李氏,那粮种泄露的问题,就只能出在长安。
可这事他不能主动点破,得让李世民自己想通。
他这一沉默,反倒让李世民有些不快。皇帝放下手中的玉圭,瞪了他一眼。
“你这竖子,往日里胆大包天,一张嘴毫无顾忌,什么话都敢说,今日倒学会装哑巴了!”
温禾只好干笑两声,躬身道:“陛下心中早有答案,何必再为难微臣呢?”
“滑头!”
李世民笑骂一句,随即无奈地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
“如今百骑无人,苏烈性子太过耿直,不适合查这种隐秘事,黄春又是宦官,出面多有不便,思来想去,这事还得你去办。”
温禾心里暗叹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入宫之前他就猜到,李世民大概率会把查粮种泄露的事交给自己。
只是他心里清楚,粮种关乎百姓温饱,绝不能沦为朝廷党争博弈的工具。无
论最后查出是谁在背后捣鬼,若是处理不当,遭殃的终究是那些盼着种上贞观稻的农户。
“臣遵旨。”
温禾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躬身领命。
见他这般干脆,李世民反倒愣了一下,随即轻笑出声。
他忽然想起之前温禾在殿外说过的那句话,语气也柔和了许多。
‘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去吧,去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
温禾心中一震,随即释然。
他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在立政殿外,以李世民的耳目,知道这话并不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