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新的水利工程与皇帝也饿当差的兵 (第3/3页)
社长要我们团结好士绅,打击坏士绅。”
蒋乡泉问道:“社长定下了什么标准?”
李文兵道:“那些发展产业的就是好士绅,吃地租的就是坏士绅,是我们打击的对象,米脂水渠开动,需要的建设物资是海量的,我们要靠手中的订单,让他们把钱财投入到产业当中。”
“明白!”
天启六年,九月十七日。
鱼河堡位于陕北榆林的地理中心,地处无定河与榆溪河交汇处,北至榆林卫归德堡,南至米脂县界,东至佳州石佛堂界,西至响水堡,是延绥镇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
站在远处眺望,河鱼堡静静矗立在广袤的大地上,宛如一座沉默的卫士。
堡墙由一块块厚重的石块堆砌而成,岁月的侵蚀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墙面坑洼不平,却也因此增添了几分沧桑古朴的韵味。堡墙上插着几面破旧的旗帜,在风中无力地飘动,旗帜上的图案已有些模糊不清,依稀能辨出是明军的标识,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威严。
河鱼堡内,营房前的操场。
守备赵宝国对着眼前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士兵道:“兄弟们,俺又和你们接个活了,这次不是去北方的草原,是去南边的米脂做了一个贼寇,来回不过百里,最多只要两天的时间,回来之后本将每人给一两银子。”
“彩!”本来有气无力的士兵,一个个发出了欢呼声音,一两银子虽然不少,但也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问题,真正让他们的欢呼的是南方更加富裕,抢了几个大户就足够他们发财的。
“老规矩,不许立旗,不许说自己是大明的将士。把那些麻布衣,羊皮袄子也给我披在外面。”
“遵命!”士兵们回道,这是老传统的他们当然知道了。
私自调兵那是杀头的罪,哪怕是他们的头也扛不住,但不穿明军的衣服,那就不是大明的士兵了,自然也就算不得私自调兵了。
不然你还想怎么样,现在皇帝都饿当差的兵了,你还想这些士兵军纪严明。别开玩笑了,大家都要想办法赚钱养家,不搞外快,难道真看着全家饿死。
和辽东战场,西南战场相比,榆林卫已经被大明朝廷给遗忘了,整整三年没有人给他们发粮饷。
三年时间!他们都怀疑朝廷已经把他们给忘了,不知道还有他们这支军队了。
榆林卫上下对眼前的情况是极其不满,粮饷都没有,他们连饭都没得吃了,他们只能自谋出路了。
一部分士兵干脆逃走,逃向南方的当了流民,逃向北方的直接做了牧民。
还有一部分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设卡收税,榆林外就是大漠了,来往的商队一项不少,不过这也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钱财都要被上面收走。
脑子活一点的人,干脆就穿上祖传的铠甲,拿起战刀,或是在草原假装土匪,要不就是去商队做刀客。
有组织的就干脆当了雇佣兵,去草原上给那些部落首领征战沙场,给那些大族做打手,杀掉这些大族的仇人。这在榆林卫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了,没谁敢打破这个潜规则,整个榆林卫有10万将士,你不让他们自谋出路,他们只能找朝廷要出路了。
大明的军官对朝廷也非常不满,吃兵血的前提是兵要有血,士兵都成干尸了,他们怎么吸血?
朝廷三年不发粮饷,他们没有暴乱,没有造反,没有举旗奉天靖难,已经是对得起他老朱家了。
难道要他们守着老朱家的军纪把自己全家给饿死了。
上一张禁了,等会我过去改,没看过的一个小时后再去看一下。
再说一个事,就是有读者说私自调兵是要杀头的,就我查到的资料,榆林卫这个时间段三年没有发粮饷,大明的皇帝要是真那么懂军事的话,能做这样的蠢事。
大明的组织力有那么强,他们的军队都超过了100多万。这已经比女真人全族的人都要多好几倍了,也不至于被他们打的那么惨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