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河鱼堡军户归心 (第2/3页)
真心认同我大同社的理念,且愿意全心全意、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届时,我自会介绍你加入大同社。”
有个历史名人投靠自己,徐晨心情大好。
“俺会努力达到先生的要求。”张献忠赶忙躬身致谢,虽然和他期待的不一样,但好歹是个好的开始吧。能被先生介绍入社,他应该可以成为大同社重要成员,只要给他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张献忠认为自己不会弱于人。
就这样,补发粮饷的事宜持续了半日之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领取到了他们应得的那份粮饷。每一个领到粮饷的士兵,眼中都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长久拖欠粮饷的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此时他们对大同社,对徐晨感激无比。
待所有士兵都领取完毕,徐晨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地说道:“今日,大家先把粮饷拿回家安置好。明日,都再回到这校场。届时,我们便着手将河鱼堡的土地重新分配一番,让大家拿回本就属于你们的土地!”
此言一出,原本还带着些许嘈杂的校场瞬间陷入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住了,一时之间,竟无人言语。
过了好半晌,一个士兵才带着略微颤抖的口吻,满是难以置信地问道:“您……您真要分土地给我们?”
徐晨目光坚定地环顾四周,语气沉稳有力:“没错,一户50亩!这土地本就是你们用汗水和鲜血守护的,本就该属于你们。
这分地之事刻不容缓,田里的麦子可不会等人。一旦确定哪个人分到哪块土地,那土地上的麦子自然也归你们所有。秋收迫在眉睫,大家早一日分完田,就能早一日收割麦子,莫要误了农时!”
“先生万岁!”
“先生万岁!”
刹那间,校场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士兵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对于他们来说,40两银子虽不是小数目,可与这50亩土地相比,实在是远远不及。银子总有花完的一天,但这50亩土地,却如同家族延续的根基,能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延续百年的生计。
台下的张献忠对着身旁的小弟们感慨道:“俺老张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真正服过什么人。可今日,对大同社的这位徐先生,俺是彻彻底底地心服口服。几万两银子,人家说散就散;价值几十万的土地,也是说分就分。这般气魄,这样的胸襟,再看看榆林卫那些所谓的将门,整日里蝇营狗苟,简直云泥之别。依俺看,这位徐先生必定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俺老张决定了,从此追随他,说不定还能搏个封妻荫子的前程!”
“俺们自然是追随大哥您的!”刘祥毫不犹豫地回应道,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忠诚。
艾进忠也跟着笑道:“嘿,这次不仅发了40两银子,还能分到价值200两银子的土地。俺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这条烂命居然能这么值钱。这时候不把命卖给徐先生,难道还卖给那连粮饷都克扣不发的朝廷?大哥您跟着徐先生,俺就紧紧跟在大哥身后,咱们一起努力,争取封妻荫子!”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带着大同社的成员们,在河鱼堡四周忙碌地划分着田地。整个过程竟出人意料地顺利。
原本河鱼堡八成的土地都掌握在赵宝国以及那些百户和他们家丁手中,而余下不到两成的土地才归属于那些军户。平日里,这些军户为了生计,大多还不得不佃种赵宝国等军官的土地,勉强维持生活。
如今,一下子多出近5万亩土地可供分配,这对于军户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惊喜。平日里那些因为生活琐事产生的小矛盾,此刻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大家一门心思都扑在如何尽快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土地上即将成熟的麦子上。
众人齐心协力,忙碌了整整三天时间。终于,河鱼堡的每一块土地都重新有了新的主人。然而,所有人都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得到土地的喜悦,便纷纷带着全家老小,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家的田地,开始紧张地收割麦子。
徐晨见此情景,心中满是欣慰。他立刻命人从钢铁厂调来了3000把锋利的镰刀,还有20台崭新的打谷机,送到军户们手中,全力帮助他们收割麦子,确保这场关乎生计的秋收能够顺利完成。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九月二十三日,秋高气爽,天空万里无云。河鱼堡的军户们正忙碌在广袤的田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徐晨带着护卫队的成员穿梭其中,他们正热心地帮助那些家中劳动力稀缺的军户收割粮食。
徐晨手中的镰刀崭新发亮,在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