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养寇自重与层层挪用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106章,养寇自重与层层挪用 (第2/3页)

银了,挪用一番为榆林卫上下表示对九千岁的忠心。

    苦一苦军户,骂名他来担着。

    与此同时,镇守太监魏翔也有自己的盘算。此时大明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给自己干爹建立生祠,干爹或许记不住哪个地方给自己建了生祠,但肯定能清楚地知道哪个地方没建。像他们这种镇守太监,在朝中本就根基不稳,全靠着魏忠贤这棵大树才能站稳脚跟,自然是更加不敢落于人后。

    于是,从六月开始,整个榆林卫在魏翔和朱蒙同的带领下,陷入了一场为魏忠贤建生祠的狂热之中。短短时间内,大大小小竟建了 30座生祠。其中在榆林卫中心位置建的那座最大,占地超过了 10亩,修建得金碧辉煌,单单这一座庙宇,就耗费了 10万两白银。

    而这些军官、官员、太监们建庙所需的钱财,自然不可能自掏腰包。他们明目张胆地挪用了各地的军饷和税赋。就这样,魏翔带来的 90万两军饷,经过这一系列的借款、挪用,如今留在手中的,已然所剩无几。

    榆林卫的士兵们依旧在苦苦等待着那本应属于他们的军饷,但钱却基本上花光了,这事情下面不知道,但他们这些人却是一清二楚。

    “我等能有什么法子?上头一直不发粮饷,难道还让咱们自己掏腰包发给那些军户不成?这没道理啊!这天下终究是老朱家的,又不是咱们的。”一位游击将军忍不住发着牢骚,语气中满是无奈与愤懑。

    “估计这次召集咱们,就是要说补发粮饷的事儿了。这都拖了小半年啦,也该发了吧。要是再这么拖下去,只怕整个榆林镇都得乱成一锅粥。”另一位副将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时,安宁堡守备刘杰却突然冷笑一声,开口道:“依我看呐,这未必不是件好事。你们瞧瞧,这些年朝廷是怎么对待咱们的?粮饷说不发就不发,咱们在朝廷眼里,简直就跟空气没啥两样。

    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榆林卫一直太平无事,朝廷早就把咱们给忘到九霄云外去咯!”

    “还是李总兵高明啊,懂得养寇自重。就看看辽东镇,被养得多肥实。朝廷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上百万石粮饷地往那儿拨。听说现在辽镇的千户都能养三百家丁,再瞧瞧咱们榆林镇,穷得就跟叫花子似的。朝廷哪怕丢两个银钱,都舍不得给咱们。”

    “哼,要是咱们这儿的徐晨也像努尔哈赤那样起事,咱们还会像现在这般穷困潦倒吗?只怕到时候朝廷每年也得给咱们拨个几百万两银子,好好安抚咱们咯!”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还养寇自重呢,李成梁自己都把这事儿玩砸咯。现在被自己原本的奴仆打得像只病猫,他李家累世的富贵,也算是彻底断了根儿。”张成不屑地撇撇嘴。

    “可别到时候,咱们也养出个像野猪皮那样厉害的人物来。”归德堡守备尤世辛担忧说道。

    刘杰却不以为然地大笑起来:“这怎么可能!野猪皮那可是正经军户出身,本身就精通兵法,打了十几年的仗,又身为女真部落首领,能调动几万女真人,这才势力壮大,难以对付。

    但这徐晨,听说可是个南方来的读书人。咱们身为武将,总不至于连个读书人都对付不了吧?要是真让这徐晨成了气候,那咱们也别在这当什么将军了,干脆每人买块豆腐,一头撞死得了!”

    众人一想也是,努尔哈赤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才养大的贼寇,徐晨他身边却只有一群读书人,怎么看都不像能成事的。

    众人正说着,忽听营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紧接着便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抱怨道:“出了什么事?这么着急!咱家还要给干爹上香呢,耽搁的时间你们担待得起吗?”话音未落,镇守太监魏翔人还未走进议事厅,声音便先传了进来。

    魏翔大摇大摆地走进大厅,眼皮都不抬一下,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坐下。在他身后,延绥巡抚朱蒙童亦步亦趋,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正三品巡抚的模样,等魏翔稳稳坐定后,朱蒙童这才小心翼翼地坐到自己巡抚的位子上,整个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下来了。

    魏翔神色倨傲,斜睨着榆林镇总兵官杜文焕,拖长了声调道:“杜总兵,到底是何事,竟劳烦你巴巴地来叫杂家?”

    杜文焕微微躬身,脸上满是小心翼翼的神情,赔笑道:“魏公公,是这样的,河鱼堡出大事了,被一股乱民给占了去,就连守备赵宝国也不幸被他们抓住,如今正关押在河鱼堡里头呢。”

    魏翔听闻,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轻蔑:“哼,赵宝国也太没用了,连一群乌合之众般的乱民都对付不了,真是丢咱们朝廷的脸。”

    一旁的朱蒙童也皱起眉头,不耐烦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