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分清敌我与制度建设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109章 ,分清敌我与制度建设 (第1/3页)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米脂的大同工业区。

    迎来了又一年的年终总结时刻,相较于去年,今年的大同社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正式社员人数突破了五百人,预备社员更是超过了一千人。

    这些成员分布在米脂的各个重要岗位上,难以全部集中到大同工业区。因此,今年大同社挑选了二百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参会人数相较于去年反倒少了一些。

    张献忠一脸好奇的坐在板凳上,虽然这里的社员他大部分都不认识,但他还是发现了十余名河鱼堡的老乡,而他身边坐的几位都是今天在校场上看到的军官。

    他热情打招呼道:“几位小兄弟贵姓?”

    “孙可旺。”

    “田建秀。”

    “杨秀头。”

    张献忠拱手道:“久仰大名,俺叫张献忠是河鱼堡军户,现在也在为先生做事情。”

    他内心暗喜,这三人是护卫队的高级军官,他能坐在这里代表自己的地位不会比这些人差多少,张献忠内心升起一股自己被重视的感觉。

    三人向着张献忠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了。

    议事厅内,气氛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依照去年的惯例,徐晨率先站起身来,向大家讲述今年大同社的整体发展情况,新建设的水利,开垦的土地,势力扩张的范围,徐晨的发言引起热烈的掌声。

    接着,刘永走上前,详细汇报了大同工业区的发展,同时增加了米脂在手工业、农业以及税收等几个关键领域的数据。

    这是徐晨从现代带来的习惯,通过这些直观的数据对比,不仅能清晰地看到大同社一年比一年壮大的步伐,也能让参与其中的人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这份事业的贡献,增强了归属感。

    即便米脂的普通百姓了解到这些数据,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种情感的凝聚,对于加强集体认同感至关重要,如今,米脂的百姓们,内心深处已然更加认同大同社,而非那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

    就像现在大同社成员在知道米脂不说追缴的田赋,光今年征收的粮食就接近9万石,是往年4倍不说,米脂农户收入反而大幅度的增加了五成以上,这更加加重了社员对大明官员是酒囊饭袋的想法。

    轮到李文兵发言了。他神情严肃,先是介绍了《大同报》的发展情况,随后话锋一转,着重提及了在各村发现的贪腐问题。

    李文兵和报社的编辑们,肩负着监督大同社以及整个米脂的重要使命。曾经,他们的工作略显边缘化,但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凭借着对腐败现象的坚决揭露,他们的权力和威望迅速扩张。

    李文兵目光冷峻,扫视着在场的社员,语气沉重地说道:“不少社员平日里说起米脂的那些恶吏,那是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可轮到自己做事的时候,却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他们那套贪婪腐败的手段。

    今年,我们查实的违规人员中,正式社员有八人,预备社员和护卫队成员加起来有三十三人。这些人已经被开除出大同社,从今往后,他们与大同社再无瓜葛。

    我希望各位能以此为戒,要清楚地认识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大同社可不是大明那个腐朽的王朝,整个米脂五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们!”

    此言一出,大同社成员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面露惊讶之色,有的则一脸愕然,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李文兵处置的好,抓出了他们之中的害虫。

    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从身份转变到加入大同社,还不到一年时间,对行为的警惕意识还是非常高的。

    坐在台下的张献忠,听闻仅仅因为弄了几两银子就被大同社扫地出门,不禁连连咂舌。他暗自思忖:“这大同社管得也太严了!照这个标准,大明的官员个个都得被剥皮充草。”想到这儿,他心里不禁有些慌张。

    毕竟作为情报人员,张献忠平日里少不了有不少情报费用,在这方面徐晨是没有短缺张献忠的,这个月就给了他500两,只要是和建立情报系统有关系的,让他随便花。

    张献忠本就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打探情报又要结交三教九流之人,在榆林时请客吃酒更是毫无节制,哪家有困难,五两十两银子的砸下去,足够让人感恩戴德了,正因如此才得了个“及时雨”的称号,这一个月时间,在在榆林卫砸了四百两银子,徐晨只是询问他关于榆林情报的事情,对他花钱的事情并没有在意,他也非常满意认为这是徐晨对自己的信任。

    “社长该不会拿俺老张开刀吧?”这么一想,张献忠顿时陷入了惶恐之中,一颗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在众人汇报完去年的成绩之后,大同社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下一年的发展规划上。

    这时,魏青站起身来,脸上带着一丝忧虑说道:“先生,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有些做法太过激进了,自古以来,但凡起事之人,大多是以拉拢大族为首要策略。可咱们呢,却把米脂的大族都逼成了敌人。如今,整个米脂的局势对咱们极为不利,可谓是四面楚歌啊。我想,咱们是不是应该改弦易辙,尝试和大族缓和关系,以免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今年秋收时节,米脂表面上依然按照惯例上缴税负。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场“皇帝的新装”。延安府装作米脂还处于大明的有效统治之下,大同社为了积蓄力量,也暂且佯作自己还是大明朝的子民。

    然而,真实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甚至有上百名大同社社员,因为担心受到牵连,最终选择退出了大同社。那些普通社员一想到自己要面对拥有亿万百姓、百万大军的大明朝,就觉得前途黯淡无光,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对于这些选择离开的人,徐晨秉持着好聚好散的原则,在《大同报》上刊登了他们退出大同社的声明。就这样,双方平静地分道扬镳。

    而如今依然留在大同社的成员,说是大同社的铁杆支持者也不为过。他们都是大同社一系列变革的受益者,自然不会反对之前的种种举措。但他们知道当下大同社与各方都为敌。在与朝廷的关系已然难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