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秋收与出兵的机会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

    第144章,秋收与出兵的机会 (第3/3页)

大家干活肯定更有劲头了!”

    高小四却没好气道:“你当然满意了,这么大个农场,真按都督说的这个比例分,地主老财都没你赚钱。”

    高俊只是嘿嘿笑着,一脸得意地说:“俺值这个价!俺们大家好好干,农场肯定越来越好!”

    就在徐晨他们热烈商议如何进行农场改革的时候,远处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快马直接冲进了农场,骑手四处张望,一眼就看到了徐晨,赶忙翻身下马,跑到徐晨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都督,榆林卫发生大事,张参谋请您回营商议军务。”

    徐晨脸色一变,当即翻身上马,朝着军营赶去。

    等徐晨赶到军营时,刘永、李文兵、王二、朱治、张献忠等人都已经汇聚于此。众人的脸上都带着一股笑意,显然这是对都督府好的事情。

    徐晨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献忠向前一步,赶忙说道:“都督,榆林卫的军户承受不了那些将门的压迫了。他们生活艰难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看到我们大同社这边的情况,心里落差太大了,想请都督您派兵占据榆林,救他们脱离苦海。”

    此时,整个陕西行省烽火遍地,局势动荡不安。王二和张献忠等人将领都激动不已,他们觉得这是大同社扩张地盘的绝佳机会。

    于是,下面的将领纷纷上书,有的将领认为应该打进关中,拓展势力范围;有的则主张攻占榆林卫,进一步扩大大同社的影响力。

    徐晨则安抚他们,而后告诉他们,正是秋收时节,粮食至关重要。在这种干旱的年景里,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军队根本无法打仗。秋收之后,护卫队才开始出击。

    众将听了,觉得徐晨说得确实有道理。毕竟打仗离不开粮草,没有粮食,士兵们饿着肚子,根本无法在战场上发挥出战斗力。

    于是,他们纷纷带领营中的将士走出军营,前往各县帮助农户收割粮食。大家都想着,早一天把粮食收割完,就早一天能够出兵。

    然而,连张献忠他们都没有想到,出兵的时机竟然这么快就主动送到了眼前。

    此前,大同社已经占据了归德堡和响水堡,地盘也因此深入到了榆林卫。

    榆林卫的军户们,看着原本和自己一样穷困潦倒的袍泽,在大同社的带领下发了比他们多10倍的军饷,不仅买了耕牛,还盖起了新房。在今年这样大旱的艰难之年,在大同社的全力支持之下,大部分的粮食居然都保住了。

    这一对比,让榆林卫的军户们心态彻底崩溃了。他们自己穷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可曾经的那些袍泽家里粮食却堆满了粮仓。

    甚至有时候,他们还要靠自家的闺女送些粮食来接济生活。只要是有自尊心的人,都很难接受这样的落差。

    尤其是他们的上级,在这样的大旱之年,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只减少了一点租子,还觉得他们占了多大的便宜,甚至希望他们要感恩戴德。

    榆林卫军户们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他们愤怒地想:我缺你那点租子吗?我要的那50亩土地,你们这些将门不会收买人心,看看人家大同社是怎么做的!

    你们这是学不会,还是根本不想学?

    有了大同社的鲜明对比,榆林卫军户们觉得,与其在这样的压迫下生活,不如换个东家。

    于是,他们主动派了代表,偷偷找到高大壮他们,言辞恳切地请求大同社出兵占领榆林卫,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张献忠讲完榆林卫现在的情况,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笑着对徐晨说道:“都督,现在榆林卫的军户之心皆在我大同社,这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绝佳机会啊。天授不取,反必其咎,现在就是我们军出兵榆林卫最好的时机了。错过了,实在太可惜!”

    刘永也在一旁附和道:“都督,现在我们已经有16个屯垦农场,延安府的荒地几乎要被我们开垦光了。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有几百万亩的田地等待开发。攻占河套地区,把那里的资源利用起来,是我们大同社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李文兵接着说道:“这半年时间,讲习所培养了500余农业技术人才,他们能够为我们的农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政务培训班也按照都督您的命令,把乡村和县政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已经制定好了完善的培养体系。这半年来,我们已经培养出了400政务人才。以后,我们大同社可以三个月的时间就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小吏。都督,您一直担心的人才问题,再也不会成为我们大同都督府发展的瓶颈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徐晨听了众人的话,目光坚定地扫视着营帐内的每一个人,大声说道:“既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善,从现在起,都督府正式进入战备状态,所有人做好出兵榆林卫的准备!”

    “遵命!”众将齐声高呼,声音在营帐内回荡,充满了斗志和决心。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