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百年难得一遇的夺取河套机会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153章,百年难得一遇的夺取河套机会 (第2/3页)

,林丹汗被打得被迫西退,察哈尔部损失了一半以上的部众和青壮。

    俺还专门询问过来自草原的商队,他们也承认了这条情报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现在察哈尔部元气大伤,正处于百年来最虚弱的时候,林丹汗为了休养生息也退出了河套地区,这也是百年以来河套地区蒙古人势力最衰弱的时候。这可以说是天大的好机会,大壮旅长想趁机占据前套地区,为我军全面攻占河套地区做准备。”

    听到这里,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要真像张献忠说的那样,河套地区真成了一颗熟透的桃子,只等他们摘取了。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黄河地区的前套、中套、后套都有一块比较肥沃的平原,可以用来种植粮食。大本营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国力衰弱,让出了河套大部分地区,只在前套建立了宁夏镇,同时在河套之外设立了榆林镇来防备草原上的蒙古人。

    河套大部分的肥沃草场都被察哈尔部占领,这也是蒙古人动不动就能杀到延安府的原因,后来大漠上林丹寒崛起,他也看上了这块草原最肥美的草场。所以在河套地区,主要的势力就是察哈尔部和林丹汗部,但现在这两个大势力都受到了女真人的重创,林丹汗更是带领部众退出了河套地区。

    所以说现在收复河套地区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一点也不为过,只要解决了察哈尔部这上万骑兵,河套就成为了一个熟透的桃子,任他们摘取。

    而此次大同社进攻榆林卫,消灭自己后方的敌人是一方面,趁机占领河套地区,屯垦河套,增加粮食供给,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原因,也就是说察哈尔部哪怕不支援榆林卫,此战过后护卫队也会主动进攻察哈尔部,夺回整个河套地区。

    第一旅参谋长刘文雄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都督,这可是天赐良机,我军只要消灭了察哈尔部,重筑五原城,再前往河套中部重筑云中城,依靠阴山堵死蒙古人进入河套的道路,河套地区就重新归我汉人所有,这是老天要我们一战而定河套。

    现在榆林卫已经是困兽犹斗了,我以为应该支持第二旅,让他们歼灭察哈尔骑兵,彻底占据河套。”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们可不像大明那么保守,白白地把肥沃的河套让给蒙古人。他们还有10万的流民要安置,还有什么地方比河套更适合安置流民呢?

    更不要说现在这种机会上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大家都不想就这样白白浪费。

    所有人都统一了想法之后,徐晨也认为这是收复河套最好的时机,他说道:“传令给高大壮,说都督府同意了他的出战,同时告诉他,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能让蒙古人把我们看成是敌人,而要让他们把我们看成是朋友。要灵活运用我大同社的理论,告诉底层的蒙古人,天下穷人是一家,要用阶级矛盾击败民族矛盾。”

    张献忠抱拳行礼,说道:“遵命。”

    徐晨又转向孙可望,说道:“孙可望。”

    孙可望立刻上前一步,大声答道:“末将在。”

    “你留下一连的人马在榆林,然后你带骑兵团主力支援第二旅。”

    不管是和蒙古人对战,还是这后续的清理蒙古部落占据河套,都需要大量的骑兵,而而榆林卫这里却用不上骑兵,徐晨干脆把护卫队所有的骑兵集中交给高大壮。

    “遵命!”

    建安堡在榆林城百里之外,孙可望率领的骑兵快马加鞭,骑行一日便抵达了第二旅的营地。他带来了徐晨允许出战的命令,第二旅的营地里顿时热闹起来。

    陈子昂笑着说道:“都督说的有道理,这一战的确是要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哪里有什么蒙古人、明人之分?只有穷人和富人。我们要让那些底层的蒙古人知道,我们是来帮他们摆脱富人压迫的。”

    察哈尔还真不能完全算是农耕部落,占据了肥美的河套地区之后,他们也重视吸引中原的农户到草原来,帮助他们耕作农田,修筑城池。

    因为税收低,盘剥少,还真吸引了不少农户去草原耕作,当然这不是说蒙古人就是什么善茬,这是农户在草原更金贵,他们的待遇就稍微高一点,受到的盘剥就稍微少一点。

    同样因为压榨重,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大量的跑到大明的地盘上去,同样因为大明懂放牧的人少,加上蒙古人就比较悍勇,他们在大明的待遇又比草原的同胞高一些,甚至还有大量的蒙古人在大明为官,大同镇总兵满桂就是蒙古人,他最后为了大明的天下拼上了自己的老命,说是满门忠烈一点也不为过。

    道理都是相通的,数量多了就没有统战的价值了。

    吴亚军却一脸严肃地说道:“关键是我们要打赢,打不赢什么攻心战都是虚的。要是在战场上连敌人都打不过,说再多的道理也没人会听。”

    高大壮自信地笑道:“榆林卫的将门家丁都打不过我们,蒙古人连榆林卫的家丁都打不过,我们军的战斗力还在他们之上,更不要说现在还有孙可望的骑兵团了。”

    他拍了拍孙可望的肩膀,说道:“明日要是追击敌人,就拜托孙团长了。”

    孙可望拱手行礼,坚定地说道:“遵命。我骑兵团定会全力配合,将察哈尔骑兵一举歼灭。”

    此时,营地外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士兵们或是插着刺刀,或是清理着火枪,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而在营帐内,将领们正围绕着作战计划展开着更加细致的讨论,一场决定河套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1月 2日。

    建安堡外的草原上,寒风凛冽,阴云低垂,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惨烈厮杀。

    高大壮率领所有建安堡内的士兵出堡垒。他知道此次出战责任重大,关乎榆林卫防线的安危,关乎护卫队后续的河套战略。

    他站在军前,拔出自己的佩剑,大声吼道:“儿郎们,今日我们踏出这建安堡,便是与敌决一死战!保家卫国,在此一举,随我杀破敌阵!”

    一万五千名士兵听了,士气大振,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此时,额璘臣和尤世辛正站在不远处的高坡上,密切注视着建安堡内的出动的护卫队士兵。

    尤世辛看到大同贼寇,主动出击,心中暗自惊喜,他怎么也没想到,大同社竟能在短短十天内招募到好几万军户,还如此迅速地完善了榆林卫防线。

    他带来的一万蒙古雇佣兵,本就没打算让他们去正面撞上榆林卫那坚固的防线。而额璘臣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腹精锐去做无谓的牺牲,他已经在考虑该怎么退兵了。

    可当看到护卫队居然主动出击时,两人不禁大喜过望。尤世辛心想,只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