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你好好的去做大英雄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157章,你好好的去做大英雄 (第1/3页)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1月8日。

    冬日的阳光洒在校场的每一寸土地上,给这寒冷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暖意。而榆林城的校场,锣鼓喧天得格外热闹。

    上万护卫队士兵的代表整齐地坐在台下,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期待与兴奋,即将见证一场盛大而荣耀的仪式。

    “当当当~~”一阵激昂的旋律在校场中回荡,如同一阵强劲的风,吹起了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更给徐晨带来几分熟悉之感。

    几百名披红挂彩的士兵精神饱满地在后台准备,他们即将接受应得的奖励。

    从护卫队成立以来,徐晨一直将对士兵的奖赏视为重中之重,力求做到及时且丰厚。

    这批受奖赏的士兵主要以中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为主。他们穿着全新的礼服,每一套都经过精心裁剪和制作,笔挺靓丽制服让他们精神十足,充满威严,每个人都梳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整齐地束起,面容带着自信的光彩,整个人看上去画风都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的胸前,披着用绸缎制成的大红花,鲜艳夺目,如同燃烧的火焰。这些士兵按照 30人一组的队列,等待着接受表彰。

    刘宗敏站在队伍中,带着红花开心地笑道:“俺现在怎么样?好看吗?”

    他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此刻的他,不过 20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鹿信在一旁打趣道:“俺在十里八乡就没看过像你这样的俊后生。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肯定会为你着迷。”

    周围的士兵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这次赏赐的军官等级最高到营长,营以下的都属于中低级军官。刘宗敏带领的二十营,在攻打榆林城的战役中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如同锋利的刀刃,第一个攻入榆林城。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宗敏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最终抓住了榆林镇总兵杜文焕。而且他们还成功保护住了榆林城的粮仓,里面储存着几十万石粮食,这对于当时的大同社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功劳。

    因为有如此卓越的表现,以刘宗敏为首的二十营士兵荣立了集体一等功,还被授予了“陷阵营”的称号。在战后,为了节省开支,一般的营团编制可能会被撤掉,但像他们这种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营将会被保留下来,成为护卫队中常备力量。

    “准备上场。”一个军官大声喊道,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刘宗敏等人立刻收起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们迅速排好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如同一条训练有素的钢铁长龙,登上了高台。

    台上,陈子昂拿着个铁喇叭,气沉丹田,大声宣布:“现在上场的是陷阵营,他们在营长刘宗敏的带领下,第一个攻入榆林城,抓住了丧心病狂的榆林总兵杜文焕,保住了榆林城几十万石粮食。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随着营长的话音落下,激昂的战鼓声响彻校场,如同滚滚惊雷,震撼全场。刘宗敏等人迅速站好队列,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校场上顿时掌声如雷,那热烈的掌声仿佛是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最高礼赞。

    徐晨、王二、张献忠等高级军官走上前来,他们的脸上带着欣慰和赞赏的神情。徐晨亲手给刘宗敏等人戴上了一等功的黄金勋章,那枚勋章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象征着他们的英勇和荣誉。而后,徐晨又郑重地交给刘宗敏一面“陷阵营”的旗帜,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的字迹格外醒目。

    刘宗敏接过旗帜之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荣耀感,他一个打铁匠出身的小子,现在却成了全军十余万人的焦点,这是他20多年人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他激动的对着全军将士不断挥舞旗帜,旗帜上“陷阵营”三个字在风中不断飘荡。

    全军将士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心中升起一股大丈夫当如此之感,渴望自己也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也有人暗暗发誓,觉得彼可取而代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们。

    而在校场之外,榆林的百姓们也被这热闹的场景所吸引,他们羡慕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军户和家丁,在大同社占领榆林城后,他们经过简单的审理,被查明没有劣迹后就被释放了。

    侯勇和侯远两兄弟也是第一批被释放的人员,此时他们正站在人群中,眼睛紧紧地盯着校场里的护卫队士兵。

    侯勇看着那些登台接受表彰的士兵,不禁感慨道:“看看人家,一个小兵能登台接受万人表彰,再看看这些士兵,一个个穿得跟军官一样,难怪他们这么能打。要是俺,俺也会拼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同样是当兵的,为什么人家能如此靓丽帅气,他们这些军户就活的像个乞丐。

    侯远在一旁安慰道:“兄长不要妒忌了,俺们不但保住了命,还得到了几百两银子,足够过后半生了。”然而,他的脸上随即又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现在大同社把地都分给那些属于他们的军户了,俺们的田没了,他们又不许俺们买田地,没有地俺们兄弟怎么生活?”

    原来,护卫队在占据其他城堡之后,就迅速开启了分地行动。而像侯远、侯勇两兄弟这样留在榆林城当中的人,就错过了这一波分地的机会,而且他们原本的土地也都被分走了。

    侯勇听了弟弟的话,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眼睛一亮,坚定地说道:“这世道太乱了,要找个能打的人,才最有可能活下去。在我们关中,最能打的就是台上这些人了。俺决定等会儿就向大同社申请成为军户。”

    侯远听了侯远的话,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利用没有他们又不懂其他的生计,除了打仗,他们好像也没其他路可以走了。最起码大同社看上去像一个大方的东家,想来不会拖欠几年的军饷。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11月八日,

    姜府,书房内,

    这里布置得古朴典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古籍,墙上挂着几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案几上的香炉中,袅袅香烟升腾而起,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

    姜老太爷坐在主位上,神情略显凝重,他看着站在一旁的姜让,缓缓开口问道:“都督对你有什么安排?”

    姜让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徐晨说孩儿这次保下粮食有功,赦免了我的战俘身份,家里的钱财和店铺能保得住,但粮食和田地都没有了。”

    姜老太爷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没了就没了吧,大同社一直都是这个政策,能保住姜家一家老小的性命已经够幸运了。你看看你那些同僚,全部被抓起来,关在武庙当中,我们一家老小还能安稳地活着,已经是万幸。还有,以后要叫都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