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无能是大明士绅最大的原罪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168章,无能是大明士绅最大的原罪 (第1/3页)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7月15日。

    炽热的太阳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关中大地。长安城的天空湛蓝如宝石,万里无云,没有一丝风来驱散这令人窒息的酷热。

    道路两旁的树木无精打采地耷拉着枝叶,平日里欢快鸣叫的知了也被这猛烈的高温逼得没了声响,偶尔发出几声微弱的叫声,也很快被热浪淹没。

    曾经八水环绕的长安城,如今河水水位急剧下降,水量不足往年的一半,宛如一位病入膏肓的老者,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城市当中,一大半的水井都已干枯,井壁上布满了干裂的痕迹,仿佛是大地痛苦的皱纹。

    居民们为了获取那一点点珍贵的水源,不得不排着长队,到仅有的几口水井前打水,水桶与井壁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显得格外凄凉。

    整个关中因为这场旱灾显得有几分破败,各行各业的生意都难做了,唯一兴旺的可能就是重民社的打井队了,重民社有十几支打井队,一半都留在长安城当中,即便是这样,打井的订单都排到一年开外。

    没办法,长安城是千年古都,这里的地下水开采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地下水位极,打个二三十丈不出水的情况时常发生,甚至有人打了四十丈都没有出水。

    而在城外的田间地头,灌溉问题则更加严峻。原本绿油油的庄稼,如今被晒得枯黄,耷拉着脑袋,这种情况减产已经是必然之事了,就是不知道会减产几成。

    农户们心急如焚,他们拿着破旧的水桶和水瓢,徒劳无功地往自家的地里浇水。那些原本用来灌溉的水井,因为干旱早已干涸,只能请打井队继续加深井,但越深的井费用就越高,很多农户根本承受不起这高昂的打井费用。

    大部分农户都不得不拿着木桶,到附近的小河里提水。然而,小河的水量也在不断减少,水流变得缓慢而浑浊。

    为了争夺这宝贵的水资源,从五月开始,各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械斗越发激烈。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农户们的生存的希望。因争水问题,已经有超过百人的农户被打死打伤,鲜血染红了干涸的土地。

    这天,石岐村和白鹿村又因为柳河的用水问题爆发了激烈的械斗。消息很快传到了刘南卿的耳朵里。刘南卿当即带了一个百人队,快马加鞭地冲到了械斗的地方。

    此时,两村的村民们正挥舞着锄头、棍棒,相互攻击着,喊杀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场面一片混乱。

    “全部住手,不要打了!”高登扯着嗓子大叫道。高登平日帮助农户伸张正义,在当地很有威望。但此时,大家都被生存的欲望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人听他的。村民们该械斗的还在械斗,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高登气得直跳脚,他双手叉腰,看着眼前混乱的场面,却无可奈何。

    刘南卿看到此场景,眉头紧皱。而后快速从士兵手中拿过一支火枪,迅速装填好弹药。

    “轰!”一声巨响,火药爆炸的声音如同晴天霹雳,直接吓住了械斗的双方。村民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惊呆了,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惊恐地看着刘南卿。

    “全部给某住手,村长过来。”刘南卿冷哼道,他的声音冰冷而威严,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普通的农户看来,刘南卿就是通天的大人物,他们根本不敢得罪。石岐村和白鹿村的村长战战兢兢地来到刘南卿的身边,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说说吧,为什么要械斗。”刘南卿看着两位村长,语气严肃地问道。

    白鹿村村长率先开口,他满脸愤怒说道:“刘先生,您来评评理,俺们两村共用一条柳河,今年干旱本来就雨水少,石岐村他们不讲理,把柳河堵住了,让俺们村灌溉的水都没了。俺们村的庄稼都快旱死了,村民们都没饭吃了,您可得为俺们做主啊。”说着,他的眼眶里泛起了泪花。

    石岐村村长听了,急忙辩解道:“俺只是不想浪费水,再不堵住水,柳河都要干掉,所有人都得没水浇灌,都得饿死。俺们也是没办法啊,刘先生,您体谅体谅俺们。”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焦急。

    “所以你就要饿死俺们白鹿村。”白鹿村村长大怒,他瞪大了眼睛,双手紧握拳头,当即要对石岐村村长动手。但被两个士兵眼疾手快地阻止了。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刘南卿强硬道:“把水坝拆了,不然我就让衙役把你们村的青壮全抓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石岐村村长不敢和刘南卿硬抗,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只能无奈地点点头,道:“俺知道了,但这样做所有人都得饿死。”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刘南卿看着两位村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