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岳和声的极限施压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176章,岳和声的极限施压 (第2/3页)

    当然使用火枪的成本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火药铅弹,这些成本就不低。最重要的是火枪的枪管还是一件消耗品,在保养得好的情况下,打个三五百发就会报废,而如果是在激烈的战场上使用,可能一场战争就能报废一支火枪,打一场战争损失30多两银子,他们情愿拿人命去拼,最起码在大明人命不值这30两银子。

    铠甲一样昂贵,但这玩意儿能做传家宝啊,一甲传三代那都是可以的,大家还能承受这个价格。

    刀枪剑戟虽然也有可能在一场大战中断裂,但这玩意儿你加点钱,让铁匠回收锻造一下可以继续使用的,不像火枪报废了,那就真报废了,火枪这种价格昂贵的消耗品实在不适合大明这些叫花子一样的军队使用,所以即便是现在,关中也只有秀子营这一支纯火器的军队。

    岳和声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景明,带某去看看火器作坊,本官也正好想看看火枪是如何打造的。”

    刘南卿拱手道:“正好,贺兄也想要某运输3000支枪管去山西行省,太原镇火枪的质量太差了,也就是火药勉强能用。”

    于是岳和声和刘南卿带着几名随从,朝着火器作坊走去。

    长安城内,火器作坊。

    里面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当当当”,无数铁匠手中的铁锤有节奏地敲打着,火星四溅,铁花飞舞。

    岳和声身着一袭青衫,头戴方巾,背着手在作坊内缓缓踱步。他眉头紧锁,神情凝重,拿起一支刚刚成型的枪管,放在手中仔细掂量,又凑近仔细端详,口中喃喃道:“比我大明鸟铳要厚很多。”

    站在一旁的刘南卿他微微点头道:“都堂,火枪想要威力大,能在五十步内破重甲,弹丸就必须要重,这样就要填装更多的火药,枪管自然就要更厚。咱们大明的鸟枪,说是枪,实则只能打打鸟罢了。在战场上,莫说是铁甲,就连皮甲都很难打穿。”

    岳和声长叹一口气,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刘南卿这还是往好听了说,大明的鸟枪何止不能用于战斗,简直就是个“祸害”。全大明就没有一个将军愿意装备这种武器。

    按照兵部制定的鸟枪购买价格,二两银子一支,这价格,纯算铁料费,不算任何一点工本费。那工匠为了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对于鸟枪的枪管自然是能打多薄就打多薄,能用差的铁料就不用好的精料。

    结果鸟枪一只只看上去又长又唬人,但只要一开枪,就直接炸膛,不知道伤了多少士兵。而兵部的那些老爷们,才不会管这些,反正武器是发下去了,士兵们用不好,那就是他们的问题。

    下面的士兵们吃了几次亏后,很快就逐步放弃了鸟枪。所以大明的军队逐渐从半火器的部队退化成了冷兵器时代的模样。

    甚至于到了现在,好的火枪、火炮都需要从外界进口。大明最好的火枪是密鲁统,从西域传过来的,一支要35两银子;最好的大炮是葡萄牙人卖过来的红衣大炮,一门要五千两银子(具体数字我也不太记得,好像看到一本书上说过是5000两一门)。

    此时,作坊里的铁匠们正熟练地打造着火枪。他们先取一块铁条,放在巨大的铁砧上,抡起铁锤,一下又一下地用力敲打,铁条在锤击下逐渐变成薄片。接着,他们把这些薄片卷在一根圆柱上,动作娴熟而精准。随后,再取一条锤成细长条的铁片,两边都专门锤薄,小心翼翼地把这条铁片缠绕在最初制成的圆管上,让捶薄的两边互相重迭,最后把这边缘再用熔炼法融合在一起。

    岳和声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系列工序,刘南卿在一旁解释道:“岳都堂,您看,因为一支枪管是内外两层,内壁的焊缝是纵向的,而外层的焊接则是横向的,所以这种枪管非常结实。”

    岳和声微微点头,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如此结实倒是好事,可这工序如此繁杂,耗费的时间必然不少吧?”

    刘南卿苦笑着说:“都堂说得没错。敲出一根这样的枪管极其费工时,差不多需要一个铁匠两天的时间。而且这还没完,想要火枪的精度更高,还要在火枪内部刻膛线,这几乎只有经验最丰富的铁匠才能做到这道工序,花费的时间也是极其多。”

    岳和声看着作坊里几百工匠忙碌的身影,心中愈发忧虑。看了半天,几百工匠才组装出5支火枪。他忍不住疑惑地问道:“长安城是整个关中铁匠最多,技术最好的地区,但就目前这制造速度,制造的火枪、火炮能不能满足军队的需求?延安府虽然是朝廷的军事作坊,但大同贼寇为什么能武装出几万全火器军队?”

    刘南卿沉思片刻,拱手说道:“都堂有所不知,大同贼寇据说有新式的器械,叫车床,能在很短的时间弄出一根合格的枪管。但这是他们的核心机密,外界难以知道他们的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