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战前准备 (第2/3页)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毕竟时间紧迫,征讨宁夏的计划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陈子龙思索片刻道:“我问过当地的老人,这几年天气一日比一日严寒,黄河解封的日子也一日比一日推迟。以往这个时候,黄河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但今年浮冰变得更多。估计要到 3月下旬,4月初,黄河上面的冰层才会彻底融化。”
高大壮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只能让他们后续运输粮草了。在黄河解封之前,我们只能依靠陆路运输,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不能耽误了战事。”
陈子昂笑着安慰道:“这次有很多牧民支援我们,他们参军极其热情,不用担心马匹不够。而且他们熟悉这片土地的地形和气候,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在后勤运输方面会顺利很多。”
现在蒙古的势力格局正发生着巨变。不算中亚的蒙古人,如今蒙古的势力已呈现出三分的态势。
靠近辽东的蒙古部落,纷纷选择投靠于他,尤其是皇太极带领蒙古人打入了中原,草原上的蒙古人纷纷视他为英雄,投靠他的人很多。
而在靠近河套的这一带情况则截然不同。大同社直接给粮食给布匹。对于那些部落首领中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人,大同社毫不留情地将其诛杀,而后把草场重新分配。原本贫苦的牧民们,摇身一变成为了牧场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
抗旱会的成员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深入到各个部落,将牧民们组织起来。通过大同社内部的贸易渠道,牧民们的牛羊战马、羊毛、皮革、矿石、草药等货物有了更广阔的销路。大同社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商业网络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让这些货物的价格提升了好几倍。牧民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大同社的这些善举却引起了北河套商社以及其他一些商社的强烈不满。这些商社长期以来依靠压榨牧民的货物差价获取暴利,如今大同社的介入,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他们纷纷抱怨都督府内外不分,认为帮助蒙古人提升货物价格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使得他们的利润大幅缩水。
面对这些抱怨,都督徐晨不为所动。在他看来,大同社来到这片土地,就是要改变这里的现状,让牧民们过上好日子。如果还让那些奸商继续压榨百姓,大同社的到来又有何意义呢?
于是大同社在内部设定了一个最低收购价格,对羊、牛、战马、羊毛、矿石、草药等货物进行了详细的品级划分,并明确了最低收购价。一旦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标准,牧民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将货物卖给大同社。
为了进一步方便牧民们的生活和贸易,大同社在朔方、五原、云中三城建立了大型百货商城。商城内琳琅满目,从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斧头、叉子、镰刀等生产工具,甚至还有粮食、果酒等应有尽有。
虽然价格比不上中原地区那般低廉,但对于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来说,这样的价格绝对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在草原上常常能听到牧民们自信地说:“你要是不买,那我就卖给都督了。”那些商人们只能一边无奈地高价收购蒙古人的货物,一边在背地里暗自咒骂都督是个败家子。
不过,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虽然商人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但随着牧民们收入的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也大大增强了。整个河套地区的市场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迅速扩容了几倍。
在大同社的精心治理下,河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里的人给牧民们修建了固定的砖石房屋,规划了居住点,还修建了道路。同时,配套了夫子,大夫、民兵队长等治理机构,强力镇压马匪恶霸。如今的河套地区,虽然秩序还无法与延安府相媲美,但也算得上是安全稳定。现在几个人凑钱购买一辆马车,再装上一些布匹、粮食,就敢自称是一支马队,到河套地区来做生意。虽然利润比以前低了一些,但生意变得更加安全了。
当然,如果有人想要追求更高的利润,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可以带着商队继续北上,前往林丹汗的地盘。然而,那里商队随时都有可能连人带货一起消失在大漠之中。
这两年,林丹汗的日子可谓是举步维艰。先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