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上课 (第2/3页)
下的农户和工匠占了九成九,现在都督却只让他们占八成的名额,这已经是吃亏了。至于公民议会闹出的笑话,谁第一次行使权利的时候不会不习惯、不会犯错误呢?但只要多经历几次就好了。就像都督说的一样,谁的第一次都会犯错误,但只要大趋势是好的就行。朝廷那些阁老倒是饱读诗书,可大明在他们的治理下却变得江河日下了。”
傅山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公民议会的未来好不好,大家都不知道,但皇权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看得到。大明 200多年来,明君就没几个,近 100年来可以说是个个昏君。我大明这 200多年历史已经证明了,君主已经成为天下之大害了,阻碍了天下的进步。就像这次几十万大军看着女真人押着汉人出关为奴,女真人加起来也不到百万人口,而大明有万万的人口,就这样朝廷还打不过女真人,皇权之害已经危及到我们所有天朝子民了。”
傅山可不是一般人,他算是少年神童。15岁时,他就通过了童生考试入围博士子弟,二十岁考上了廪生。他为人正直,有正气,看不惯大明朝堂的政治腐败,官场的龌龊不堪。他思想进步,喜欢李贽的学术思想,厌恶封建礼教的压迫,看不惯官员的虚伪假道学,更对贪官污吏和社会腐败深恶痛绝。
也就是在他考上廪生的同一年,大同思想随着义军传播到了山西行省。傅山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当即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他瞒着家人和自己的两个好友离家出走,来到了延安府。而后他们三人考上了大同学院,如今已经入学两年了。
在延安府的这两年里,傅山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同社的官员清正廉洁,政治清明;士兵讲道理,守法纪,有礼貌,和他在山西行省看到的士兵完全是两个样子。他觉得说大同军是王者之师一点也不为过,延安府的百姓团结友爱,哪怕接连遭遇旱灾,大家也共同面对,整个北方的旱灾就是陕北最严重,但偏偏他们遭受的损失也是最低的。
所以傅山坚定的认为天下的未来就在大同社这里。
傅山接着说道:“皇权就像一只苍蝇,再完美的苍蝇,它也只是一只令人讨厌的苍蝇。而公民议会,它的缺陷再多,却也像一只雄鹰。拥有国家的公民,春秋战国的贤者也只说出了‘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但唯有我们大同社是真在践行这条理念。”
傅山再次强调道:“拥有国家的公民,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不是朱家的奴仆。光靠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捍卫公民议会了。”
傅山的这番话让其他两人也激动起来。“拥有国家的人”,在这片土地上,也只有在大同社的地盘上才能这样说话。他们也是被这句话所吸引,才跑到延安府来的。
“都督来上课了,大家去大教堂听课去。”一个学生突然激动地大声喊道,声音在学院里迅速传开。
刹那间,整个学院都变得嘈杂起来,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涟漪。在延安府的时候,都督徐晨还能经常给学员们上课,可自从搬迁到长安城之后,随着大同社地盘的不断扩大,徐晨事务日益繁忙,来学院的次数反而变少了。所以,这次都督来上课的消息,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学员们的热情。
学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从四面八方朝着大教堂涌去。没多久,大教堂里就挤满了学生,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徐晨微笑着走进教室,看到座无虚席的场景,笑着说道:“看来我的课还是蛮受大家欢迎的。”
众多学员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人甚至直接大声喊道:“因为都督的课有趣,大家都爱听。”
徐晨笑着回应道:“多谢各位学员给某这个面子了。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课是封建制度的演变。那么,什么是封建制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分封建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最典型的封建王朝就是周武王开创的周朝。当年,周武王击败纣王之后,为了统治广袤的天下,就派遣周朝的宗室子弟,到周朝国土之外的地区去击败敌人,建立国家。这些国家就成为了一个个诸侯国。诸侯再把自己的土地分一块给自己的部下,一级级传导下去,于是就有了卿、大夫、士。这就是我们2000多年前的制度,不过在东方的这片土地上,这种制度如今已经看不到了。”
“但在我们这片大地的西面,还有一个西方文明。他们还保留着这种等级制度。他们有国王,还有公侯伯子男等贵族阶层。各位如果对周王朝的封建制度感兴趣的话,有机会可以去西方世界去看一看。”
徐晨扫视了一圈教室,接着抛出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感到奇怪,周武王为什么不学着秦始皇使用郡县制统一国家,而是要分出几百个诸侯国来管理国家呢?从秦汉以后的经验来看,诸侯就没老实的,他们不是在造反的道路上,就是准备造反。”
话音刚落,傅山站起来,大声说道:“先生,我大明的诸侯就很老实,除了成祖皇帝造反之外,最近的都是上百年前的宁王了,比起两汉的诸侯,两晋的诸侯,我大明的诸侯还是很老实的。”
徐晨微微一笑说道:“你以为他们不想造反啊,只是朝廷看的紧,他们只是没这个条件而已。”
现场的学员们听了,想到朝廷像养猪一样圈养着这些诸侯王,不禁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好了,不说题外话了。回到刚刚的话题,周武王之所以要分封诸侯,就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允许周朝直接用郡县制来管理天下。”徐晨收敛笑容,认真地解释道。
“周朝的农具和武器都是以青铜为主,铜的习性,想来各位同学都懂,它的延展性虽然好,但坚固度和耐磨度都远远不如铁。用青铜农具的农户,只能开垦出像关中和中原这样的黄土地,到了江南的红土地就很难开拓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华夏的文明源头都在黄河两岸,因为当时最好开拓的土地就在中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了。这玩意价格低,数量大,关键是又硬又耐磨,这一下开垦田地就方便很多。大家看史书就会发现,西周之时,各个国家相互连接不到一起,就是因为使用青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