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西域局势与战俘生活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234章,西域局势与战俘生活 (第2/3页)

,大宋就是完美的反面典范,联金抗辽把自己玩死,南宋联蒙抗金再次把自己玩死。好在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前期,草原民族即将步入能歌善舞的时代,徐晨不怕自己玩塌了。现在削弱一下三方的势力,等到大同社腾出手来攻占西域就方便多了。

    虽然徐晨也看不上这片穷地方,现在是大航海时代,大同社要真统一了天下,下一步就要造海船南下准备攻占南洋地区,把西班牙人、尼德兰人、葡萄牙人的势力赶出去。比起富裕的南洋,大漠真的是穷得只能吃草的地方,但谁让这片地区是华夏文明自古以来的地盘,不把西域彻底收服,他总觉得天下不完整。

    徐晨离开之后,王耀文有些不确定地问道:“都督这算是答应了?”

    张献忠爽朗地笑道:“当然算是答应了,让你见机行事,那到底要不要出兵,还不是你自己的决定。”

    高大壮摸着下巴,认真地想了想道:“我等对西域了解的太少了,就这样贸然杀进去不好,最好找一些了解当地的人。”

    王耀文迟疑道:“找一些熟悉西域的人,我等大部分都是延安府人,对西域了解的可真不多。”

    张献忠自信地说道:“我倒知道几个有用的人,交给你也算是废物利用了,就是贺虎臣他们,这些将门都有商队,他们跑大漠、跑西域,肯定在西域有关系,我安排一下,把这些人交给你。”

    王耀文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希望的笑容。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0月 6日,长安城,战俘营地。

    这里关押的基本上都是大明三边军官,他们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如今却沦为阶下囚。

    徐晨对这些人采取一种无视的态度,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腐化的军官。如果大明朝廷或者他们的家族,能拿出足够的粮食,徐晨自然愿意做个顺水人情,得到粮食后放了他们;但倘若拿不出粮食,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劳动改造。

    但贺虎臣他们这一批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整个西北都已被大同社攻占,他们的家被抄了个底朝天,财产也被尽数没收。

    虽说他们中有些人提前购买了一些北河套商社的股票,还有那么一点积蓄,但家族被打散后,这些将门如同树倒猢狲散。那些掌握股票的人死死抓牢手中的股份,生怕被别人抢走,甚至为了分家产闹了好多起官司。

    李文兵负责处理这些官司,他秉持着公平分配的原则,一个家族不管男女老幼,每人均得一份。将门向来是大家族,即便家产再庞大,分到每个人手上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根本没有人有能力来救贺虎臣他们。

    他们也曾想过求朝廷救他们。贺虎臣等人满怀希望地写了书信,大同社也帮他们把书信交给了大明朝廷。

    然而,大明朝廷对待功臣都毫不留情地落井下石,更何况他们这些败兵之将。大明朝廷觉得他们有什么资格向朝廷求援,他们逃回朝廷还要处罚他们,自然不愿意浪费粮食来救他们。

    于是,贺虎臣他们成了被遗忘的人。

    每天,他们都要做着挖沟渠的工作。清晨,他们就被管教叫醒,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沟渠边。手中的锄头沉重无比,每一次挥动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烈日高悬,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灰尘沾满了他们的脸庞,弄得灰头土脸。

    好在他们这些将门身子骨结实,加上大同社的伙食没有克扣他们,《工匠法令》也适用于他们,每天只劳作 4个时辰,上五休二。虽然辛苦,但也算不得把他们往死里逼。几个月劳作下来,他们原本凸起的将军肚消失了,身子骨反而变得更加结实。

    这天是战俘营少有的休息日。按照规定,他们只要写一篇 800字的心得体会,就可以在战俘营里自由活动。贺虎臣他们围坐在宿舍里,眉头紧锁,绞尽脑汁地凑着字数。

    “通过这几个月的劳作和与他人的交流,俺深刻地意识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何等不易,朝廷对百姓的压榨又是多么狠毒。俺对自己曾经吃着百姓的肉,喝着百姓的血的事情深感惭愧。”贺虎臣一边念叨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