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施粥将军与滑入深渊的大明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237章,施粥将军与滑入深渊的大明 (第1/3页)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1月 2日。

    河南行省的鹿蹄山,冬日暖阳高照,这虽然是个晒太阳的日子,但在鹿蹄山却充满了肃杀之气。

    李信带着他的忠信营将士,将山上的上千流民群体团团包围。这些流民,原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因天灾人祸,才被迫落草为寇,然后抢了一家地主的庄园,偃师县令当即上报五省都督府,请求派兵平定叛乱。于是李信带着他的忠信营包围了这伙叛军。

    但他并没有冲上山把这些叛军杀光,而是命令伙夫们在山脚下埋锅造饭,一连煮了十几大锅米粥。不一会儿,米粥那浓郁的香气便在整个山涧四周弥漫开来,引得山上的流民们纷纷探头张望,眼神中透露出渴望与饥饿。

    李信站在大锅身旁,声音洪亮而诚恳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俺知道你们不是想造反,只是因为天灾让大家的农田颗粒无收,为了能吃口饭,这才上了山。我李信也是河南行省的人,我能理解你们的难处。你们现在丢下武器下山,喝饱了这口粥,然后投降,我保证你们的性命安全。”

    这时,山上有人喊道:“你是施粥将军李信?”

    李信微微一笑,说道:“我李信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值得有人冒充。”

    “是施粥将军,俺们投降了。”说完,山上的人纷纷丢下手中破烂的长枪,欢呼着,像潮水一般跑了下来。

    这些流民也知道,中原出了一个叫李信的将军,他平叛和大明其他将军完全不同,大明其他将军会把他们杀的人头滚滚,寸草不生,但李信不但不会杀他们,还会让他们吃顿饱饭,所以他有施粥将军的称,这些人知道只有在李信手中他们才有条活路。

    李信当即命令火夫给每个人盛上一碗粥。有了第一个人的带头,山上下来的人越来越多。没多久,上千号穿着破破烂烂、像乞丐一样的农民军士兵,就围在大锅旁,狼吞虎咽地喝起粥来。

    李信看着这一幕,内心一阵酸楚,他长叹一声道:“老天真造孽呀,再多煮 10锅粥。”

    今年,关中的旱灾稍有缓解,但旱灾的中心却转移到了河南行省,从开春到现在,整个河南滴雨未下,土地干裂,河道干枯。整个中原大地一片凄惨景象。

    中原可没有像大同社和抗旱会这样的自救组织,大明朝廷前半年的精力都耗费在如何驱除女真人身上,根本无暇顾及中原的旱灾。

    到了下半年,女真人退回辽东,但中原又驻扎了十几万大军,不断多了十几万张口,而且他们还要吃饱。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不但无法赈济灾民,还要加重税负。

    于是中原农田绝收,粮食短缺,百姓们先是吃蓬草,蓬草吃完了就吃树皮,到最后连观音土都吃,许多人最终因腹胀而死。在河南行省,距离城池稍远的野外,白骨累累,夜晚时常能听到鬼哭狼嚎之声。

    持续的旱灾让河南民不聊生,流民四处涌动。灾民们在饥饿与官府催征的双重压迫下,最终“化为盗贼”。

    孙承宗虽然能带领明军打散大股的农民起义军,但却无法剿灭这无穷无尽的灾民,整个中原可谓是遍地烽火,他现在就像一个“糊表将”,河南行省哪里有叛乱,他就马上派遣士兵去哪里镇压。

    在镇压叛军的这几个月时间里,李信和他的忠信营迅速脱颖而出。其他明军出动时,要么是杀人如麻,杀良冒功;要么是骚扰地方大族,勒索地方绅士。中原各级县、州、府控诉他们的奏章,不是送到他这个五省总督府,就是送到朝廷那里,让他头痛不已。

    但只有李信的忠信营,战斗力丝毫不差,下达的清匪命令都能圆满完成。而且他们军纪严明,到了地方既不会杀良冒功,也不会骚扰地方上的大族。

    忠信营在中原剿匪不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却受到了地方官和绅士们的一致好评。所以,孙承宗更多地派遣忠信营去地方上剿匪。

    李信的剿匪方式非常独特,主要以说服劝说为主。他让人架起大铁锅,煮上米粥,用粮食来诱惑这些农民军投降。

    而这个方法也极其实用,大明200多年的威严还牢固的树立在这些流民心中,他们不想造反,只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基本上九成九的农民军闻到粮食的香味,在得到生命安全的保证后,就会向李信投降。

    那些投降李信的农民军去了哪里,大家都不得而知。反正这些人消失之后,李信的军中就会多一些粮食、布匹、食盐等紧缺货物。

    明军当中聪明人不少,粮食、食盐这些东西在中原还能弄到,但大规模的羊毛布就只有一个地方有了——那就是大同社控制的地区。

    知道李信把流民控制住后,偃师县令联合当地的大族宴请他,一来李信是官宦世家,其父亲做到了兵部尚书,他本人也是一个举人,和其他的贼配军不同,算是自己人。

    二就是现在打好关系,以后再请李信帮忙镇压流民就方便多了。现在整个中原的叛乱如燎原之火,难以覆灭,今天镇压了一股叛乱,不代表明天就没了,比起其他无法无天,杀良冒功,欺压士绅的贼配军,忠信营不但军纪好,还是自己人,他们更喜欢李信过来镇压叛乱。

    偃师县,来福酒楼。

    李信一进酒楼,就看到满桌的山珍海味,珍馐佳酿,这一幕让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