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蒸汽先声 (第2/3页)
为技术工匠,按照他们的技术等级分别制定合理的工钱。
我允许你们卖500两一台,第一批批量生产的蒸汽机如果没有质量问题,都督府先订购1000台,后续每个月的订单还会有上千台以上。”
徐晨的高工钱让所有人都激,尤其是朱九,100两一个月的工钱,想都不敢想啊,哪怕是长安的大户人家也不敢说一年能赚上千两。
不过后面徐村要他们每个月生产上千台蒸汽机,朱九为难道:“不是俺老朱想坏都督的事情,实在是一个月生产1000台蒸汽机,这数量太大了,即便是累死俺们也弄不出来,而且这台机器极其复杂,俺们都是边摸索边适应的,一般的学徒不摸索几个月,连打下手都不会。”
徐晨笑道:“这就是我叫你们制定标准零件的原因,只要这些零件可以标准,你们就不用自己一个个生产零部件,而是可以利用关中原有的作坊,今天都督就教你一套看家的本领,叫产业链管理。”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2月 26日。
徐晨领着自己打造好的蒸汽机,领着大同社的高层,在渭水河畔,让他们看看蒸汽机的效率。
刘永等人也非常好奇,都督放下政务,弄了一个冬天到底弄出了什么东西?
这台蒸汽机的分量不低,大概有300来斤,为了可以移动它,在蒸汽机下面装了4个轮子,还有配套的轴流泵,可以最大限度的抽取河道当中的水。
工匠们在旁边忙碌,徐光启好奇道:“这机器能抽水?”
徐晨当即简单的说了一下蒸汽机和轴流泵的工作原理。
徐光启身为这个时代最顶级的科学家,一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原理。
他笑道:“都督倒是奇思妙想,居然用蒸汽的动力取代了风力水力,这倒是解决了风力水力不连续的问题。”
当然哪怕徐光启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科学家,对于自己没有见识到的事物,依旧难以想象其对世界带来的改变,蒸汽机在他的眼中也就是一个加强版的水车,风车。
徐晨笑道:“更关键的是它效率高,一台这种蒸汽抽水机效率比得上几十台风车水车,如果在各个水渠的关键节弄上这样几台的抽水机,能灌溉的土地就能增加十几倍,也有更多的地方能建设水渠来灌溉。”
徐晨小时候生活在乡下,道路两旁都是有像下水沟一样的水渠,在他的记忆当中,这些水渠平时都是干枯的,但每当需要灌溉的时候,水渠里面就会灌满水,瞬间成为一条笔直的河道。
刘永道:“即便比风车高效几十倍,那也不值得都督您浪费三个月的时间,都督府有多少任务需要您来处理?。”
徐晨道:“我们大同社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如果缺了一个人就不能运转,那就说明我们制定的这套制度有问题。”
“嘟嘟嘟!”烧了半天的锅炉开始冒蒸汽,气缸也缓慢的转动起来,带动轴流泵转动,轴流泵的出水口最开始水流潺潺,但没过多久,出水的效率就提升好几倍,在经历了不到一刻钟,水开始喷涌而出,很快就把河岸上的水渠给填满了。
刘永李文兵看到这场景惊讶无比,他没想到效率真有这么高,就这个出水量,一台这样的机器能浇灌上百亩的土地,更关键的是这玩意烧煤就能转,不像水车,风车都有局限系统,风没了,风车就不能转动,刚看了水车就是停摆的状态,而关中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煤炭了,去年他们挖出了30万万斤的煤炭。
刘永当即就在想,这些机器在能用在哪些地方,要是关中每个村都有几台这样的抽水机,粮食最起码能增加三成。
刘永笑道:“不愧是都督您弄三个月弄出来的机器,简直是粮食增产的神器,要是关中的田地上都布满了这种机器,像去年那种百年一遇的旱灾我们都不用怕。”
四周的人当即脸色大变,李文兵马上道:“呸,呸!你胡说些什么!”
刘永当即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露出抱歉的脸色。
不怪李文兵他们这么敏感,实在是这几年,关中已经被旱灾弄得千疮百孔,大家为了抗旱也是疲惫不堪。
大同社在关中建了几千里的水渠,竖立了上万座风车,水车。水库建了上百座,为了抗旱救灾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