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贺函的不安与再次相遇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

    第246章,贺函的不安与再次相遇 (第3/3页)

女真人的皇帝,更想当中原的皇帝。所以,他对八旗军纪的要求相对严格了一些,当然,这也只是相对他父亲努尔哈赤动不动就屠城的水准而言。

    再说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此刻却显得颇为惬意。大凌河城虽曾被金兵多次摧毁,但原有墙基还在。祖大寿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调集了大量的民夫,日夜不停地修筑城墙,修城进度十分迅速。同时,他还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堆积如山的粮食和兵器,让城中的士兵们心里有了底。女真人一来,祖大寿果断下令,将四个大门紧紧堵住,带领大军躲在大凌河城中。

    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就等着皇太极和贺涵大战一场,双方不管是哪个战死,他都高兴。要是能拼得两败俱伤,那就更好了,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而皇太极也似乎看透了祖大寿的心思,但也没在意,他这一战要对付的是贺涵和他的新军,对祖大寿他不愿意浪费精力。

    但皇太极也不会让祖大寿打扰他的计划。于是他让随军民夫在大凌河城四周深挖战壕。民夫们手持铁锹,奋力挖掘,泥土飞扬。经过数日的努力,挖了四道又深又宽的壕沟,还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小小的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让祖大寿插翅难飞。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4月12日。

    贺涵带领大军越过了山海关,浩浩荡荡地向辽东战场进发。参将马科热情地帮贺涵的大军驻扎好营帐。贺涵派人向马科等人请求支援。然而,马科等关宁将门却以粮草不足为由拒绝了。

    贺涵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接下来的几日,辽东的军堡都是以这个借口拒绝支援贺涵。贺涵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这辽东的将门肯定有问题。他们这是给了除了粮草器械外的一切支援。就是想孤立自己的大军

    贺涵当机立断,当即改变了行军的速度。他下令大军每日行军至30里,达到路程之后必定开始安营扎寨。辽东将门为他们准备的营寨,贺涵根本不去。他带着大军另寻地方扎营,加强戒备。靠近锦州后,一日行军的路程更是降低到20里。这场救援之旅硬生生地被贺涵磨到了5月,可他的大军都还没到达战场。

    这下祖大寿他们可着急了,辽东战报如同雪片一般,不断传到贺涵军中。

    先是传来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国击溃的消息;接着又说锦州总兵吴襄、参将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结果因为大雾被金人打得大败。

    但贺涵不为所动,反而继续降低了行军的速度。在没有充足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情况下贸然前进,只会让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于是整支大军就像乌龟一般缓慢地靠近大凌河城。

    这日前来救援的吴襄心急如焚地找到贺涵,着急地说道:“贺总兵,救兵如救火,您这样缓慢地前进,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大凌河,又什么时候才能击败女真人?”

    贺涵一脸淡然,不紧不慢地说道:“祖总兵守在坚固的城池当中,怕什么。倒是我行军了一个多月,粮草都快耗尽了,哪里还有战斗力去对付女真人。等过几日粮草耗尽,本将也尽力了,也该带着大军回去了。”

    吴襄听后,震惊不已,连忙说道:“贺总兵就这样回去了!您就不怕朝廷责怪?”

    贺涵依旧淡然道:“军中无粮,本将又能如之奈何。”

    吴襄急得团团转,新军可不能就这样逃了,他说道:“贺总兵,粮草本将想办法弄,可万万不可撤兵呐。”

    吴襄当机立断,当即想办法联络辽东将门。接下来的几天,关宁军每天向贺涵的营地输送了上万石粮草。

    贺涵静静地等待着,直到吴襄他们输送了十万石粮食,才下令将营地移到大凌河的松岭山脉。他带着大军在山上安营扎寨,选择了一个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方。

    贺涵对新军火器的战斗力有一定的把握,但他也害怕女真人骑兵的冲击力。前年京师的那一战,秀子营几乎全军覆没,女真人骑兵强大的冲击力是最重要的原因。

    话分两头,皇太极也通过探子探查得知了贺涵的大军动向。他本想以逸待劳,坐等贺涵前来进攻,可贺涵的大军却像个乌龟一样,在距离大凌河不到百里的距离止步不前。皇太极等了几天之后,心中有些不耐烦了,干脆集结人马主动杀过来了。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5月12日,松岭山下,一场大战即将爆发。皇太极带着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过来,军旗猎猎作响,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贺涵则带领四万新军严阵以待,他们手持火器,眼神坚定。双方相隔一年半,再一次在战场上相遇,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即将拉开帷幕。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