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全民捐款与抗旱 (第2/3页)
,牵连全族,现在关中士绅最多的地方居然是甘肃镇和河套地区。所以他们即便知道蒸汽机的利润高,也一直不敢打主意。
这次慈善晚会,他们少的捐了二三十万两,多的捐了四五十万两。有了这份慈善的底气,他们才敢向朱九开口。
朱九继续说道:“某还要和你们说清楚,现在俺的蒸汽作坊一个月生产3000台蒸汽机,都督府多余的钱财去购买外界蒸汽机。你们即便生产了,也要自己想办法找销路,到时候可不要说我们都督府欺骗你们。”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心里盘算着其中的风险。蒸汽机加上轴流泵就要550两,普通的村子哪里买得起?
而且花费了60万两买来蒸汽抽水机的专利和生产许可,厂房和各种机器设备的投入都还不算。他们要生产3000台才能抵消专利费和生产许可证的费用,再加上厂房设备的投入,只怕要生产5000台才能回本。关中能有多少个村落,又有多少人用得起呢?一时间,原本看似稳赚的蒸汽抽水机项目,变成了一个风险极大的项目。
身家不足的几大家族纷纷主动退出了。只有温家、刘家、尤家等几大家族,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试一试。他们觉得,虽然风险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将非常可观。
翌日,温家、刘家、尤家三家的代表马不停蹄地来到都督府。他们带着沉甸甸的银子,把50万两生产许可证的费用交给了都督府,而后又交付了10万两专利费给蒸汽作坊。
打通一切生产的环节之后,他们才开始订购各种生产设备。他们派人到原本生产蒸汽机的作坊下订单,希望能早日生产出蒸汽机,早一日生产就早一日赚钱。
而此时的孔晨,刚刚把裱糊好的“慈善之家”牌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墙上。他看着牌匾,心中还在回味着慈善晚会上的热闹场景。
突然,他的伙计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兴奋地说:“老板,又有三家向我们下订单,要购买我们的弹簧和零部件,生意一下子变得好多了!”
孔晨听了,既惊喜又有些羡慕。他知道,那些大户花60万两才能得到生产蒸汽机的资格,这种财力远远不是他能比的。他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希望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让自己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然几个大户开蒸汽作坊对现在的关中而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只有商贾知道。
只是观众的百姓更多的精力是花在赈灾上,慈善晚会之后,长安城各市防百姓都组织动员起来捐款捐物。
长安城每个街道口都有捐款项,百姓捐款意愿也非常高昂,很多捐款箱没多久就塞满了各种粮票和铜钱。
这些百姓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流民出身,他们就是被旱灾折磨的家破人亡,所以很能感同身受,也知道抗击这场旱灾,就是保住自己口粮,在都督府的组织下,他们捐款捐物非常踊跃。
长安大街,李文兵看到这踊跃捐款的场景感叹不已:“某现在确信现在的关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精神,大明是不可能有的。”
眼前这些银钱虽然少,但带给他的激动却比昨日几百万两还要多。
蒋乡泉笑道:“大明朝廷把人压迫成鬼,我们大同社从新把鬼变成人,这就是大同世界是意义,今天这一幕我要登在大同报上,要向整个大名各地宣传,让他们知道大同世界真正的样。”
刘永念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李文兵几个也跟着念道:“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念完之后几人都哈哈大笑。眼前的这一幕让他们确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种理想逐步被实现的满足感,让他们的精神前所未有的充实。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6月15日。
炎炎烈日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关中的天空晴空万里无云,炽热的空气仿佛都要燃烧起来。就在这片酷热难耐的大地上,一场与旱灾的艰苦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关中大地的农田上,无数农户在大同社的组织下,积极投身到抗旱的行动中。只见广袤的大地上,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上面或是写着杜家庄农场,或是写着韦家村、下马蹄村、莲花村,还有大同军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的旗帜。这些旗帜如同明亮的指引,在烈日下显得格外醒目。
在一面面旗帜的引领下,几百个精壮的汉子们忙碌而有序地劳作着。他们头戴一顶草帽,以遮挡那炽热的阳光;肩膀上搭着一条灰白相间的毛巾,不时地擦拭着脸上豆大的汗珠。
他们手中握着铁锹,将水渠当中的泥沙一锹一锹地挖出来,装上土框,再倒入斗车,然后运走。整个场面热火朝天,吆喝声、劳动声交织在一起。
如果从高空上看下去,就会发现整个关中有几十万百姓,在烈日当中艰苦地劳作着,宛如一幅战天斗地,与天争锋的战斗场景。
自汉唐之后,关中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宋元明三朝不像汉唐那样大规模新修水利,加上关中原本水渠泥沙堆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关中水浇地的面积逐渐缩小。元明两代,泾水持续冲刷河底,泥沙不断淤积在水渠底部。原本宋朝修复的三白渠口,如今已经高出水面三尺;秦汉时期的郑白渠口,更是高出了50多尺;唐朝的正白渠口也高出了十三余尺。
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