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封建土地论》 (第1/3页)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9月 22日,长安城,徐晨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院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徐晨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刚一迈进家门,就听到两个小家伙欢快的呼喊声:“爹爹!”只见徐乐和徐浩像两只欢快的小鹿,从屋里飞奔出来,一下子扑向了他。
徐乐嘟着小嘴,满脸不满地说道:“你已经好久没有陪我们玩了!”那委屈的小模样,让徐晨心里一阵愧疚。
徐晨连忙从怀里掏出两个用麦草精心编的蚱蜢,笑着说道:“爹爹这不是回来了,这是爹爹给你们准备的礼物。”那蚱蜢编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蹦跶起来。
俩小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大大的笑容,各自拿着草蜢,兴奋地在徐晨的肩膀上玩耍起来,嘴里还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徐晨环顾四周,没有看到自己妻子的身影,便问道:“桑文还在加班?”
一旁的吴妈点了点头,说道:“这段时间纺织厂内事务繁忙,太太回来的都比较晚。”
桑文虽然是徐晨的妻子,但她也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她不但是纺织厂的厂长,也是都督府纺织部的主官。在大同社,纺织业是钱袋子,而钢铁行业则是刀把子,这两个行业是大同社发展的两大支柱。所以桑文的日常事务也非常繁忙,常常为了工作早出晚归。
徐晨的警卫员高磊见状,说道:“我去找大姐。”
徐晨摆了摆手,摇头道:“不用了,你陪乐儿,浩儿玩,我去书房写点东西。”
高磊拍了拍手,笑着说道:“乐儿,浩儿,到叔叔这儿来。”两个小家伙一听,便从徐晨的肩膀上滑下来,蹦蹦跳跳地跑到高磊身边。
徐晨则转身来到书房,书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他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回忆着自己看到的屠龙书。
半天后,他缓缓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封建土地论》几个大字,随后开始写下副标题:粮食,土地与劳动力~~~。
让徐晨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封建王朝的规律,他还没有那么高的理论功底。但他在封建时代待的这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就像照虎画猫一样,开始了创作。
在第一部分,他详细地讲清楚了土地、粮食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地主如何剥夺农户的土地,让农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力气,沦为地主的佃户,讲述地主士绅是如何压制农户的。
第二部分,他讲述了地主如何通过兼并土地,而后获得权力,再用政治权力加快兼并土地的过程。他系统地阐述了地主如何通过权力、地租、高利贷等手段,瓜分农户创造的粮食财富。他毫不留情地批判地主堕落无能,只知道贪图享乐,压榨百姓。
第三部分,他系统地讲解了为什么封建王朝到了末日会出现这种递进结构,必须说清楚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他指出,地主以“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普通百姓用钱财购买粮食,导致大量的钱财流入地主手中,而百姓却没有足够的土地粮食,产生了大量的流民。
这些流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揭竿而起,从而爆发了封建王朝系统性的危机。最后,只能通过王朝更替,消灭大量的食利阶级,让土地重新回到农户手中,财富再次得到轮转。
第四部分,他开始介绍他们大同社的模式。他先解释了为什么大同社要行公天下,因为只有公天下,田地才是属于天下所有人的。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封建王朝的治乱轮回。他以大明王朝为例子,详细地分析道,大明拥有土地大概 12亿亩,南北的田地大致对半,一年能生产的粮食大致是 15亿石。以大明现在的人口,粮食本不应该短缺,而是能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而后,他以关中为例,介绍了农户地租的负担。米脂的地租和粮食税赋加起来是五成,关中则大部分是六成。他根据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推导出来大明的王公贵族、官员、士绅要占据天下七八亿石的财富,这笔财富没有流出来,这才是天下动乱的根源。
这些地主阶层占据了如此多的财富,外不能抵抗强敌,内不能维持天下的稳定,贪婪又无能,这是大同社一定要消灭地主的最根本原因。
接着,他介绍了大同社产业财富的模式。他先提出了财富的概念,再把粮食、布匹、铁器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都定义为财富。而后,他进一步推导出发展产业就是在增加整个天下的财富。
他以米脂、延安府、关中为例,列举了从天启 7年开始,米脂粮食、布匹、煤炭、钢铁等主要大宗商品增加了多少倍的产能,而后列举了米脂百姓 5年以来的收入增长。而后是延安府、关中的产业增加的财富数量,当地的工匠工钱,还有增加的水渠、水坝、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以此来表明大同社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徐晨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而就在徐晨写得兴奋不已的时候,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桑文带着一身疲惫走了进来。她一眼看到徐晨书桌上的文章,眼睛不禁亮了起来,拿起文章仔细阅读了一番后,满脸赞赏地说道:“许久没有看到夫君写这样的雄文,这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夫君必定自成一家。”她的声音轻柔,看着徐晨目光当中充满钦佩。
徐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说道:“哪怕是大明,我也是自成一家,你夫君可是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光芒,他可是见识了了工业时代充裕的物质生活,也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先贤著作,骨子里带着属于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