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习惯内斗的东林党 (第2/3页)
在给他压力,他这个内阁首辅也就过了半个月的好日子。
他也只能不断催促侯恂把抄盐商银子送到京城。但侯恂非常强硬,不给兵部尚书,南直隶总督的位置,银子一钱都不要想到京城。
最终双方经过多轮交流,文震孟在其中穿针引线,周延儒答应让侯恂成为南京兵部尚书,南直隶总督,为朝廷在东南筹集军饷,侯恂也适当后退一步,交了三百万两银子给周延儒,勉强平息了这场内斗。
等内斗结束之后,以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人发现,抄盐商家得到的银子不如自己预料的多不说,还浪费了他们大半个月时间。
这个时候五省总督孙承宗,山西巡抚耿如杞几乎是每天一封奏折上书到京城,说大同社在潼关,吴县粮草堆积如山,火炮囤积了上千门,士兵集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贼寇即将发动对朝廷的进攻,请朝廷给钱粮,给军械,给援军。
周延儒他们猛然惊醒,想起了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对朝廷虎视眈眈的大敌。
但即便他们现在想准备钱粮军械,时间上也来不及,最后周延儒他们只能用议和的方式来拖延时间了。
钱谦益,黄道周,刘宗周三人是东林党当中威望和声望最好的,是东林党的牌面,是天下读书人都认可的学问宗师,同时他们和徐光启也有交际,而徐晨称呼徐光启为师,凭这个关系也非常有利于和谈,于是周延儒用十分诚恳的态度请三个人帮忙,好歹给朝廷拖延一点时间。
三人都是有一股书生意气,他们也不希望朝廷就这样覆灭,于是马不停蹄从京城赶到了潼关。
在潼关下,他们看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大量的马车拉的布匹和其他的货物进入中原,同时中原的流民也排着队进入关中。
和他们想象当中的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完全不同,潼关这一路甚至有几分繁华的意思。
黄道周沉着脸道:“朝廷就是被此辈败坏的。”
明朝将门什么德行,他们也有所了解,但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即便是大战将近的关口,他们还要和贼寇勾联。
钱谦益和刘宗周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忧心忡忡,这都快成商队了,真打起来,朝廷军队只怕会一触即溃呀。
但这个时候护卫他们的军官贺杰不满道:“这位大人说的话简直臭不可闻,我等这样的小人物可没有机会败坏天下。
朝廷给官员发俸禄不说,一补就是补4年的俸禄,我等拼杀在第一线,已经有三个月没领到粮饷了,这位大人,你是觉得我等不用吃饭就能保家卫国吗?”
要说失望这些中原的明军才失望,东林党上台一口气给官员补了4年的俸禄,当时的确是振奋人心,大人物吃肉,他们这些小人物最起码有点骨头啃啃吧。
他们以为自己的粮饷也会补发4年,结果是他们想多了,哪怕是到现在朝廷都没给他们一两银子。
抄盐商家获得的银钱远比周延儒他们预料的要少,侯恂送到京城的300万两银,经过户部,兵部的手之后,就只剩下210万,没办法,规矩是不能坏的,不要说现在还没兵临城下,历史上即便是兵临城下了,他们也没坏规矩,突出的就是一个,哪怕是自己被砍死,也要守规矩。
而余下的这点钱,优先要购买粮草和器械,再被东林党人分一分,那士兵也只能先忍耐一番。
这些明军的士兵本以为东林党人登台后,朝廷都是君子贤者,会有所振奋。但其实人,还是那批人,大明朝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哦,不对,没了崇祯的限制,东林党人反而更嚣张了,毕竟现在是他们在台上执政,越是地方上的东林党,他们越贪的厉害。
这些士兵发现朝廷给他们运的粮草不是发霉的,就是发馊的,有的干脆就是沙子里面掺点粮食,真难为他们把沙子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给前线的火枪就是一打就爆,试枪的时候已经炸伤他们好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