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扒下士绅的画皮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267章,扒下士绅的画皮 (第1/3页)

    钱谦益、黄道周和刘宗周三人来到潼关,见到守将杨秀头,说明来意。

    如此重大之事,自然不是杨秀能够擅自决定的。他当即便命令连长侯远,让他把钱谦益三人带到长安去。

    侯远带着钱谦益三人来到轨道马车旁,三人一脸惊愕地坐上了车。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马车风驰电掣般地朝着长安驶去。

    这马车的速度和稳健性让钱谦益等人惊讶不已。它行进的速度极快,已经快追上奔跑的骏马。更关键的是,坐在马车上极其平稳,平常马车那种颠簸感是一点都没有。

    地面上那几条铁棍更是让他们连连咋舌,铁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一种珍贵的物质,大同社居然把它铺在地面上,只是为了让马车行驶得平稳一些、快一些,这奢侈得让他们难以想象。

    钱谦益好奇地问侯远:“小哥,你们大同社为什么把铁棍拼成长条安置在地面上?”

    侯远笑着解释道:“这是木头做的,只是铁片包在木轨上,这样走起来更快也更耐压。据说这是俺们都督在古书上找到的秦木轨道路,只要轮子在这轨道上,车能拉上万斤的货物。”

    钱谦益三人恍然大悟,如果是铺的木头做的轨道,虽然也算是奢靡之举,但也没有像刚刚看到铁轨时那么惊讶了。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也听说过秦木轨之事,但却从没想过还真有人会把这种轨道给复原。

    黄道周还是觉得有些不解,奇怪地说:“这虽然能让马车快一点也平稳,但哪怕是木工也不便宜吧?只为了快一点速度,花费也太奢靡了。”

    侯远不以为然地说:“几位虽然饱读诗书,但目光短浅。就这轨道出现,整个关中的商家都欢喜不已。以前要走两天的路,现在一天就能走完,货物量还多了三倍,赚的钱也多了三倍,时间还少了一半。要不是建设一条轨道花费太高,关中的商家都想自费建造木轨。”

    黄道周不服气,正想反驳,却看到了令他极其震惊的一幕。只见一个由上百辆马车组成的车队,从他们身边经过。这些马车和他们日常见过的马车截然不同,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两匹马后面拉着在轮子上的火炮,就这样在轨道上快速奔跑,速度极快。这个马队极其庞大,过了一刻钟才看到队伍的末尾。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们身边经过了几十上百门的火炮,这些火炮看上去的口径都比朝廷的红衣大炮还要大。

    后面的路上,他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车队。一个车队就是几十上百辆马车,马车上装满了货物。就他们惊鸿一瞥的情况来看,有粮食,有各种布匹,还有各种武器装备。

    同时,他们还看到了加长版的这种马车,马车上坐着二十几个士兵。这些士兵穿着整齐,肩膀上扛着长枪,面带笑容,唱着他们没听过的歌谣,跟着马车前往潼关方向。

    这景象让三人脸色都凝重起来。大同社的准备显然是极其充裕的,他们的士兵装备精良,军心士气极其高昂,这明显就是一支极其强悍的精锐之师,而且这支军队蓄势待发,准备战斗。这种情况下,他们这趟议和的任务非常艰难。

    车队一路风驰电掣地行驶了 100多里,当晚在渭南县的招待所停歇。

    晚上,钱谦益、黄道周、刘宗周三人难以入眠。几人在招待所的一个小花园里交流着自己这一天的心得。

    钱谦益苦笑着说:“今天我等深入关中 100余里,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但关中的秩序却比中原好多了,甚至不客气的说这已经有几分盛世景象。”

    他们这一路先是从江南沿着运河到京师,再由京城又沿着运河横穿整个中原。这一路上的情况都让他们忧心忡忡,用“饿殍遍地,路有遗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他们也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次旱灾规模波及整个北方,已经超出朝廷赈济能力的范围了。

    然而进入了关中,景象却焕然一新。一路上他们看不到一个流民,越靠近城池城镇,水渠就越多。尤其是接近华阴、华州、渭南县,他们看到了绵延几十里的水渠网络,还有像桥梁一般的高架水渠。尤其是当他们进入渭南县之后,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这分明就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样强烈的对比给他们的刺激太大,进入关中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三人有一种难以明说的情绪,心中不禁泛起疑问:这究竟是谁才是朝廷?

    他们知道关中也闹了旱灾,甚至关中已经连续干旱了六七年,按理来说关中的情况应该比朝廷更惨,但现实显然是打他们的脸了,关中秩序好的超出他们的想象,这反而更坐实了朝廷的无能。

    黄道周无奈地说:“就今日我等观察到关中水渠的规模,大同报上所言应该没有一丝假。这几年大同社的确是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抗旱上面了,甚至我都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在修出了这么庞大的水渠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住十几万大军?”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口,要是大同社不屠戮大族,这天下交给他们来治理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钱谦益翻白眼道:“有什么难以想不通的,你在关中还看得到大族吗?这么庞大的水利设施,都是关中大族几百年的积累。”

    黄道周叹口气道:“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徐晨《封建土地论》一出,我等又有何面目说徐晨残害大族,一年七八万万石的粮食,朝廷终究是太优待士绅了,以至于他们变得极其的贪得无厌,获得了这么大的利益,居然还把所有的事推给朝廷,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就不怪徐晨看不起我的。”

    徐晨的《封建土地论》一出,天下震动,全书1万多字,但带给大明读书人最大的震撼就是徐晨提出天下的地主士绅每年要占据一年七八亿石的粮食,这个数字简直大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直接扒开了大明地主士绅的画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