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大战爆发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

    第269章,大战爆发 (第3/3页)

启动,随后速度越来越快。那一辆辆如同小山一般的辎重车,承载着希望和使命,向着中原前进。

    车轮与轨道摩擦发出的“哐当”声,仿佛是大战前的激昂鼓点,这场中原战争终于拉开帷幕。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7日。

    潼关城墙上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战争的指令如同冰冷的箭矢,迅速下达到了潼关守军耳中。

    第八师师长杨秀头接到命令后,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高声下令:“全体将士,即刻整军,进攻阌乡县!”

    军令如山,第八师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扛着武器,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阌乡县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10月 18日,第八师如同一股红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阌乡县下。

    杨秀头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冷峻地看着眼前的县城。他大手一挥,下令道:“把炮兵团拉上来!”

    很快,24门火炮被士兵们推到了城下。这 24门火炮整齐排列,如同钢铁巨兽一般,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其中 12门重型火炮,炮管修长,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这些重型火炮初速高,弹道平直,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长剑,适合进行远程打击。

    另外 12门则是榴弹炮,炮管相对较短,射程近,但弹道曲线高,适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它们是大同军在上次大战后吸取经验的成果。以现在城墙的硬度,普通重炮很难将其摧毁,于是重创城墙上的士兵才是关键。所以这种榴弹炮应运而生,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用开花弹来“洗地”,杀伤城墙上的守军。

    阌乡县守将张杰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和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心中不禁一阵慌乱。

    他原本还想着抵挡几天,一来对得起自己在朝中为官的叔父,二来也能在同僚面前保住一点颜面。然而,他的幻想很快就被无情地打破了。

    杨秀头一声令下:“开炮!”

    顿时,火炮声震耳欲聋,浓烟和火光在城下升腾而起。第一轮炮击过后,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城墙上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许多士兵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在地,哀号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炮击接踵而至。开花弹在城墙上炸开,碎片四处飞溅,城墙上顿时变成了一片血海。中低级军官们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开始私下商议,与其在这里白白送死,不如绑了张杰,开城投降。

    张杰看到城楼上的情况,吓得脸色惨白如纸。深知大势已去,再抵抗下去也只是徒劳。于是,他命人举起了白旗,主动投降。

    就这样,第八师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轻松攻克了阌乡县。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9日,河南行省,洛阳城。

    五省总督府内一片忙碌而惶恐的景象。文武官员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奔走,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了一年多的大同贼寇终于发动了进攻,而且攻势极其凶猛,仅仅半天时间就拿下了阌乡县,这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恐惧。

    五省总督孙承宗坐在总督府的大厅里,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考城县士绅,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登州镇的士兵是来支援我们的,他们还有 100门红衣大炮,这可能是决定中原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力量,为什么要把他们逼反?难道他们嫌弃朝廷的压力还不够大吗?”

    孙承宗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敌人本就强大,而地方官员和士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把自己一方的大军给逼反了。

    去年他领兵的时候,就有大量的溃兵,那是因为朝廷不给粮饷,把士兵们逼上了绝路。而这次,据说孔有德是因为两只鸡的事情被考城县士绅逼反的。

    这哪里是两只鸡的问题,更是是军心士气的问题,光靠中原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想要抵挡住敌人,只能从北直隶和江南地区调兵。要是再出现像去年勤王之战一样的情况,各地支援军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自己的官员弄得溃败了,那这仗还怎么打?

    更加让他忧心忡忡的,各地支援中原的士兵会如何看待此事,中原的士兵又会作何感想。他们舍命保护士绅大族,结果却因为吃了两只鸡就要被杀,这让士兵们如何能心服口服?而大同社最擅长的就是蛊惑军心,现在孔有德占据着考城县,打出了大同的旗帜,还大肆诛杀地方的大族官员,这无疑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一旁的吕维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刘家的纨绔子弟所为,谁能想到他会闹到军营里去,还把山东的援军给逼反了。但事已至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伯符兄还是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孙承宗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道:“各地官员不许再苛刻援军的粮草,若再发现此类事件,就别怪老夫对当地官员军法处置!”

    其实,孙承宗生气的不仅仅是考城县士绅逼反援军这件事,他对东林党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也感到极为恼火。东林党刚掌握权力,不想着如何平息中原的旱灾,却先给官员发放高额的俸禄,一下子就把国库给弄空了,导致地方上的士兵怨气冲天。

    还有兵部拨下来的粮草器械也屡屡出问题。粮食里掺杂着沙子,都是腐败变质的陈粮;军火器械破烂不堪,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大炮。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大明军队的战备,让孙承宗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他看着眼前忙碌而惶恐的官员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已经有朝廷覆灭的预感。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