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一触即溃 (第2/3页)
些船桥宛如一条条巨龙横跨在黄河之上,为大军的渡河做好了准备。
同时,大同社的 24门榴弹炮在士兵的推动下缓慢前进。这些榴弹炮就像一个个钢铁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曹文昭自然不可能看着大同军就这样渡过黄河,他当即命令一千士兵在黄河河岸上,用火枪射杀大同社的工兵。这些工兵是搭建船桥的关键力量,曹文昭想通过打击工兵,阻止大同军渡河。
“轰轰轰!”24门榴弹炮瞬间开火。24枚炮弹划过高高的弧线,越过了黄河,来到明军阵型的上空。
“这是敌人的火炮,趴好都趴好,不要乱动,越乱动死的越快。”一个叫宋拴的老兵经验丰富,大吼着提醒身边的士兵。
反应过来的明军士兵纷纷学着宋拴的样子趴在地面上,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紧张。
“轰轰轰!”24枚炮弹接连爆炸,弹片四溅飞散,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收割着明军士兵的生命。明军士兵血流成河,哀嚎不已。
宋拴侥幸逃过一劫,没有被炮弹的碎片射中,但他的脸上写满了惊恐和疑惑。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炮弹还会爆炸?这和他以往经历的战斗完全不同。
“轰轰轰!”又是一阵火炮的轰鸣声。宋拴脸色大变,大声吼道:“跑,快跑到战壕当中!”说完,他整个人健步如飞,一下冲进一条壕沟当中。
“轰轰轰!”又是 24枚开花弹爆炸,明军上千士兵已经被炸得士气全无,纷纷向后方逃命。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无比狼狈,曾经的斗志早已消失殆尽。
“宋叔,这是怎么回事,敌人的火炮怎么会空中爆炸?”宋拴的同乡黑子惊魂未定道。
宋拴苦笑道:“某那里会知道。”然后他严肃说道:“等会儿机灵点,见势不妙,马上投降,大同军不杀俘虏,投降能保住命,犯不着为那些老爷们的家产赔偿自己的小命。”
小黑点头道:“俺知道啦。”
曹文博目瞪口呆地看着战场上那如同末日降临般的场景,大同军的火炮威力让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嘴唇颤抖着问道:“大哥,这是什么火炮,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咱们的防御难道就这样不堪一击吗?”
曹文诏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局势已经万分危急,咬着牙说道:“大同军的火炮太猛烈了,这样硬抗下去,士兵们只会白白送死。命令士兵退到战壕和堡垒当中去,依靠堡垒来阻挡敌人,先稳住阵脚再说。”
随着曹文诏的命令下达,在黄河河岸的士兵们如同惊弓之鸟,纷纷丢弃了原本的阵地,慌慌张张地朝着战壕和堡垒退去。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绝望,手中的武器也显得那么无力。
与此同时,大同军这边6座船桥已经纷纷搭建好。第二师的士兵们如同猛虎下山,分成六路,以连为单位,快速地冲过了船桥。
他们的步伐快速,三两步就渡过了船桥。一到达黄河东岸,士兵们迅速架好了飞雷炮,布置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防御阵型,为后续其他士兵快速渡过黄河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明军的士兵们在战壕和堡垒中稳住神后,开始用手中的火枪向大同军射击。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大同军威力巨大的飞雷炮。
“轰轰轰!”10斤重的炸药包如同流星般飞到80余步外的明军阵地当中,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而起,足够摧毁明军的任何阵型。
姜超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激动地大吼道:“兄弟们,冲冲冲,夺取敌人的阵地!咱们憋屈了这么久,今天就是咱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激励着每一位大同军士兵。
他们这个师在大同社虽然是老资格,但关中大战时却被留在延安府看守老家。关中大战结束后,又抗了一年的旱灾,修了一年多的水利设施。看着自己的战友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此时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大同社的战鼓声音越发响亮,那激昂的鼓点仿佛是战士们心中燃烧的火焰,掀起重重的磅礴气势,向着敌人滚滚压过去。大同军的士兵们热血沸腾,一个个杀气腾腾,高喊着“杀”的声音,如同猛虎扑向了自己的猎物。
这些士兵在进攻明军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组成三人小组,一个班会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战斗队形。这种分散的形状能最大程度减少火枪和火炮的杀伤力,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下来的几率大大增加。
同时因为大同社装备了精度更高的燧发枪,军队的杀伤力却并没有减少。每个排还会装备两门掷弹筒,使得一个排成为了一个拥有远程武器的小型进攻单位。掷弹筒投出的手榴弹,可以精确地杀伤躲在战壕当中的士兵,让明军无处可藏。
一个100多人的连队,还配备有两门飞雷炮。当连队遇到战场上的土堡时,两发飞雷炮弹就能直接将曹文诏修筑的土堡摧毁。
而对于一些砖石结构的坚固堡垒,光靠飞雷炮弹不能炸毁时,大同军的士兵们则会用火枪和手榴弹压制堡垒当中的火力。后方的工兵则会趁机背着炸药包,猫着腰快速冲到堡垒附近,点燃炸药包后迅速丢进堡垒。“轰!”一声巨响,直接把这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摧毁。
这种强大的火力密度和全新的战术,直接把曹文诏给打蒙了。他和曹文博两人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同军攻占自己修的一条条战壕,摧毁自己铸造的一个个堡垒。他的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一条条战线不断丢失,一个个堡垒被无情地摧毁。
“难道这个贺六是韩信一般的盖世兵仙?”曹文诏简直不能理解战场的情况。
他精心修筑的青龙渡防御工事,是根据大同社火炮猛、火枪多的特点,花费了两年时间才修好的战线。他专门针对大同军枪炮犀利的特点,加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