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打扫干净屋子 (第1/3页)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5日,顺天府衙。
傅山将顺天府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召集起来,几百人汇聚一堂。这些官吏们满脸惶恐,大明已然覆灭,他们的生死如今全掌握在眼前这个年轻的府尹手中。众人战战兢兢,头都不敢抬,大气也不敢出,仿佛一不留神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傅山站在大堂之上,神情严肃,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下面的官吏。他开口说道:“你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按我大同社的法令,罪不容诛。但今日本官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本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京城户籍的人口、土地情况。此事若做得好,本官会向都督求情,让你们罪减一等;若做得差,罪加一等。来人,给他们上锁拷!”
话音刚落,一排士兵手中拿着沉重的锁拷,迅速给这些官吏们戴上。锁拷的声音清脆作响,在寂静的大堂内回荡。几百个人吓得冷汗直流,身体瑟瑟发抖,但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傅山继续说道:“这套锁铐就是让你们记住自己是罪人之身。从今日起,你们的小命就和京城的户籍田籍连在一起了。若办不好此事,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官吏们惶恐地齐声说道:“我等定会完成府尹的命令。”他们的声音颤抖,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傅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想要最快恢复京城的稳定性,还是需要这些地头蛇的辅助。
但这些官吏已经被大明的腐朽体制养得骄奢淫逸,若不提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不会安心做事。于是,他想到了朱元璋的故智,让他们带着枷锁当官,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震慑住这些官吏之后,傅山又开始着手处理京城的其他事务。他派人开仓放粮,大量的粮食被运往京城的各个角落,稳定了京城的粮食价格。百姓们看到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来,加上街道上也没有乱兵打砸抢烧,反而是市面快速平复,大家心中的恐慌逐渐消散。
而后,傅山按照大同社的老传统,开始整治京城的不良风气。他下令关掉当地的赌坊,赌场的老板直接审判,确定罪责之后,拉到城外,在所有人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打靶。
赌场的打手们也被抓了起来,全部押送到京城外的煤矿当中挖矿。
同时他还打掉了当地的帮派分子和地痞流氓,让京城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原本的那些帮派分子,也是相同的流程,罪大恶极者打靶,罪责轻一点的去挖煤矿偿还罪恶。
傅山还关闭了京城的教坊司妓院,将老鸨全部抓了起来。而那些妓女则被全部解救出来。傅山为她们成立了纺织厂,暂时安置她们,当然因为机器,原材料还没有到,她们现在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打毛线,织毛衣。
傅山还招募民夫,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建工程。他组织民夫挖沟渠、修道路,让京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以工代赈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流民的数量,还让百姓们有了收入来源。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顺天府在傅山的治理下,逐渐从混乱走向有序,百姓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正常。而那些戴着锁铐的官吏们,也在为完成傅山交给他们的任务而日夜忙碌着,不敢有一丝懈怠。
与傅山在顺天府精细治理不同,赵胜的行动简单粗暴得多。他派遣士兵将京城的国公府、侯府、阁老府以及其他大臣府邸全部派兵看押,这些权贵各个门高院大,定点抓捕起来太容易了。
嘉定伯府内
赵胜带着一群士兵如猛虎般冲进府邸,周奎满脸惶恐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赵胜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国丈想来知道我等来此是为何了,老实的把钱财地契给交出来吧。”
周奎连忙辩解道:“将军,我女儿做皇后也就不到 5年时间,天子小气,俺们周家没钱呐,我的俸禄都有一年多没发了。”
赵胜冷笑一声说道:“果然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大同社对于抄家之事早已轻车熟路,这些大户无论把宝库隐藏得多么隐蔽,总会被家族的仆役知晓。赵胜审讯了几个仆人,很快在仆人的指引下,将周家的金银财宝、各种古董字画、地契、高利贷借据、奴仆的卖身契等全部堆到了大院当中。
赵胜看着堆积如山的财物,冷笑道:“光白银就十万两,加上这些古董地契超过了百万两银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国丈你这可贪得不少。”
朱元璋为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帝王家多娶小门小户之女,周家的发达不过是崇祯当皇帝这 5年的事,5年时间就积攒下百万家产,可见周奎敛财手段之高明。
周泽马上辩解道:“我们父子没官职,没有贪赃枉法,这都是陛下赏赐给我家的。”周奎也连忙点头附和。
赵胜不屑地冷笑道:“崇祯穷得连衣服都打补丁了,还能给你百万家产,到现在还不老实。来人,把这对父子打上 20军棍,关押到神机营当中。”
“遵命!”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周泽和周奎按住。
父子俩惊恐地大喊:“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但士兵们毫不留情,一顿噼里啪啦的军棍打下去,把他们打得半死不活,随后将他们关押到神机营的营房当中。
神机营的营房,内部是一些破破烂烂的木屋,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好的营房,但基本上是军官的住处,外围就是一圈城墙,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型的城池,这也是大同军把他们关押到此的原因。
原本因神机营南下护卫太子而空缺,此时却逐渐热闹起来。周奎一家人被关进来后,英国公张之极一家人几十口也被关了进来,成国公朱纯臣一家、内阁首辅李标一家、次辅成基命一家、兵部左侍郎冯铨一家,总之,大明的勋贵、六部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