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金圣叹服气与重民社再建根基 (第1/3页)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7月 12日晚,雅轩客栈。
张溥等人丧气而归,初战既败,让所有人都有一股颓废之感。
扬州第一评论家金圣叹道:“天如兄,你们这次论战就出错了题目了,要论证大同社死板僵硬,做事极端,与民争利还有胜利之机。”
“但偏偏要为士绅正名,这就以卵击石了,大同社对地主士绅的清洗是全方位的,他们不但杀人还诛心。
在扬州城有专门的地主博物馆,馆内有大量地主放高利贷的的契约,奴仆契约,还有大量地主私刑刑具,难以计数的地主犯下的案件,尤为觉得是大同社独创一种素描画技,能够写实的还原当时的场景,素描画内容是残暴让人不能直视。”
张采叹息道:“却是我等大意了。”
金圣叹,原名金采,字若采,他自幼聪明好学,极具天赋,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卓越才华,即便是在江南也是少年天才。
但少年成名让其桀骜不驯,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常因行为不羁、答卷怪异而未能顺遂,他有时会在试卷上嬉笑怒骂,故意违背常规的考试要求。
少年成名本就是一重罪,考官最喜欢压这种人,科举这样重大的事情还敢如此怪异,不罢黜你罢谁,所以他在科举道路上颇为坎坷,今年26岁依旧是个秀才。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是我行我素,嬉笑怒骂,经常写文章评议时事。尤其是大同社掀起来办报社的风潮之后,快速的传到了江南,金圣叹当即就成立了明镜报。
他在明镜报上评点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厢记》《史记》等,他的评点突破了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还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见解,受到读书人的欢迎。
当然他桀骜的性格自然不会满足评论文学作品,朝堂时事才是他重点评论对象。
北方的半壁江山都被大同社夺取了,先帝也被大同社俘虏了。
结果朝廷的资政会议,开了半年多还是吵吵闹闹,各省的资政不肯放弃一丝利益。被他讽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迟早会和先帝在五国城相会。
乡勇造成金陵动乱的时,他一篇寇不像寇,官不像官的评论文章,用一江之隔的大同军和明军做对比,最终得出结论,朝廷的军队土匪还要土匪,反而被称之为贼寇的大同军,军纪严明,堪称王者之师。
这篇文章轰动了整个江南,但也彻底惹怒了南明朝廷,直接派人把金圣叹抓起来,把他的报馆也给封了,多亏了他哥哥金昌上下打底,加上金圣叹在江南也有点影响力,南明朝廷不可能真把他杀了,把他关了半个月之后就放了他。
但这次被关押并没有让金圣叹蛰伏下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直接跑到扬州城,再一次办起了明镜报。
这次他骂南明朝廷骂的更加激烈了,侯恂被骂屠夫首辅,祖大寿被骂逃跑将军,郑芝龙被骂海盗将军,南明朝廷的上下都被他骂成了衣冠禽兽,算是很很发泄了一番,因为骂的太过瘾了,他的明镜报在扬州自然极其受欢迎。
当然只骂大明朝廷,那就愧对他桀骜不驯的名声,他骂大明朝廷之后出了恶气,又看不惯大同社的政策,开始骂大同社了,最开始骂的就是大同社的食盐官营和各种官营作坊,说大同社如同饕餮一般,不可放过一丝利益,大同社不如改名叫大宋社。
但大同社根本不在意金圣叹的说法,大同社这本就是学习大宋的策略,只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可。
金圣叹眼看着这样骂大同社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他就干脆换了一个做法,深入扬州的作坊和农村,一连报道出十几个管事压榨工匠,官吏借抽水机欺压农户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