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第1/3页)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十二月二日,扬州城,重民报社。
报社内一片忙碌景象,工匠们正专注地排版印刷新一期的报纸。报社社长高登召集了报社的编辑,他站在众人面前,神情严肃道:“朝廷要对工匠进行扫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令知识,需要招募大量的夫子给工匠上课。每天晚上上两个小时,一个月可以补贴一两银子的补贴,有想报名的,现在可以说一下。”
话音刚落,就有几个编辑积极响应。“我愿意去。”
“我也报名!”
晚上,高登带着五个青年夫子来到了韦氏纺织作坊。
作坊门口,一个年轻人马上迎了上来,他身材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干练,用洪亮的声音道“高社长,您把夫子带过来,俺们扫盲就要拜托你们啦。”
高登微笑着回应道:“王兄客气。”
而后他对五个编辑介绍道:“他叫王磊,是大同社员之一,专门负责工匠事务的。”
5个编辑当即客气地拱手道:“见过王兄。”
王磊笑道:“俺这200多位兄弟姐妹,就拜托5位夫子了,朝阳,领夫子去学堂,教导兄弟们。”
“夫子,你们跟俺走。”一个壮汉憨厚地招呼着,带着编辑们往临时弄的学堂走去。
而后高登发现平时异常忙碌的纺织厂,今天却是异常安静。几台机器停止了运转,还有不少零部件都被拆下来了,散落在地上。他奇怪道:“这作坊的机器怎么停了?”
王磊带着一分鄙夷的神色道:“这旧机器被东家卖给别人了,厂里要安新机器。”
高登了然地点点头,他在金陵城还有一定的关系,知道现在江南地区非常流行蒸汽纺织机,时常有人想要订购。
不过大同社这边抓得很紧,最新的纺织机都不允许运过江,只有那些老旧的、生产效率差的,作坊购买了新式的纺织机,才允许贩卖。虽然都是老机器,但只要把这些机器运过长江,价格就能翻五倍。
所以对很多扬州的纺织厂来说,机器的更新换代也是一门非常赚钱的行业,只不过扬州府盯得非常紧,很多机器不是你说老旧就老旧的,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这时,韦富惊喜地走过来,说道:“凌云,你知道我回来,居然还亲自迎接我。”
高登道:“我只是带几个工匠过来给你的工匠上夜课而已。”
韦富却激动地拉着高登的手道:“到我办公室来谈。”
他们来到纺织厂的办公室,韦富把门关住,而后压抑着激动的心情道:“某在江南被选拔为资政,几天前还见到了当今的天子,见到了朝廷的六部尚书和阁老,还见了一场龙争虎斗,东林大佬钱谦益想夺侯恂的首辅之位,但败得一塌糊涂。”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得意,这样的顶层的八卦一般人可看不到。
高登却淡然道:“你去京城还能见到朱由检,花上100两银子,你还能穿上龙袍,坐上龙椅,开朝会,当个资政有什么意思?你这么有钱完全可以去当个皇帝。”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不屑。
韦富道:“这怎么能一样,那是演戏呀,我这个见的可是真天子。”
高登道:“南京的皇宫难道还能比得上紫禁城,几岁的小孩能比朱由检更有威望?紫禁城有龙椅给你坐,有龙袍给你穿,当自己的皇帝不好,还是你奴性惯了,就希望有个皇帝在你头顶,连自己当皇帝都不愿意了。”
韦富道:“你这人总这么扫兴。”
而后他羡慕道:“不过曹老大他们这次算是真发达了,成了资政,见到了阁老,现在下面的官吏见到他都客客气气的,各种苛捐杂税也少了很多,加上他雇人成本低,5个顶我一个,这样搞下去扬州的纺织业也不知道能不能顶得住。”
韦富现在在江南做贸易,在江北做实业。原本他还鄙视曹少安他们,觉得他们压榨工匠,把工匠往死里逼,钱却被上面的老爷盘剥走了。
更关键的是,大同社打过长江之后,他们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被清算,曹老大这些人肯定会被吊死。用自己的命给别人赚钱,这种傻事他不干。
但资政会议一开之后,曹老大他们是真赚到钱了。他投了十几万两银子开的纺织厂,居然没有曹老大投3万两银子开的纺织厂赚钱,这让他有点羡慕妒忌了,他赚的钱一大半都给工匠发工钱,这算什么事啊。
曹少安获得的权利又让韦福感到一阵羡慕,江北虽然没有苛捐杂税,但管的紧,规矩多,明明是自己的作坊,还要安排官面的人物,他一个东家弄得跟掌柜一样。
高登也清楚今年发生的情况,江南士绅们近期的种种动作,有点哭笑不得道:“景明想了好几年的士绅联合起来,却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在江南实现了。只可惜已经晚了,士绅联合起来的力量终究比不上大同社。”
而后高登看着韦富,认真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