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黄刘二人的模范村与福建清田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386章,黄刘二人的模范村与福建清田 (第2/3页)

建立了家禽养殖场,纺织作坊等,极大的提升了农户的收入。

    现在漳州老夫等人建设的乡村有15个,可以组织起2000乡勇。在这些乡勇的打击下,四周的盗匪一空,老夫还成立督察处,对乡村赌博,嫖娼,淫祀整压,通过相约规矩重塑农村的风气。

    现在山牌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敢说达到了儒家圣贤期待的大同世界,但当地的农户能吃饱饭,孩童有学上。”

    刘宗周得意道:“去年,老夫等人就为朝廷购买了1万两的债券,这也是山牌村等几千农户对朝廷的报效之心。”

    这两年山牌村被福建士绅吹捧为世外桃源,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更是被吹捧为治世之能臣,而后叹息他们不能为朝廷所用,全怪奸相侯恂。

    虽然他们知道这大部分只是吹捧,是福建士绅不满侯恂施政,故意抹黑他的名声。比起真本事,他们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在大同社的打击之下,能够稳定朝廷。

    但两人对现在的山牌村还是有点自得,现在的山牌村,说是政通人和,宛如世外桃源一点也不为过。

    他们也希望张溥这个督师能在福建行省推广他们的制度。

    所以两人亲自带着张溥他们参观,并且从施政,经济,组织,军事等各方面,详细的跟他们解释了山牌村等村落的组织结构。

    张溥吹捧道:“刘师,黄师不愧是治世之能手,莆田世外桃源也名不虚传,学生学到很多。”

    巡视山牌村之后,张溥他们回到莆田。

    莆田县衙后院。

    张溥,张采,夏允彝,雷士俊等人聚在一起,他们一行人分成了两路,张采,雷士俊去了另外几个村考察,最后再回到漳州府汇合,讨论刘宗敏和黄道周两人按照儒家伦理,建设的世外桃源。

    夏允彝苦笑道:“两位老师不能说是照搬照抄大同社的政策,但也几乎一模一样,偏偏一点神魂,两位老师没有学。

    某总觉得山牌村太过于理想化,以至于觉得这像是一个有村子大型戏台,演的就是大同社传过来的话剧。”

    张溥苦笑道:“学了那点神魂,两位老师就真成为了大同社,我等和大同社最大的分歧不就是能不能强制剥夺地主士绅的土地。”

    夏允彝道:“但只要对天下有利,有一些该学的还是要学的,即便不能没收大户自身的土地,也要强制赎买他们的田地,这天下不允许他们继续躺着赚钱,更不允许他们继续再压榨农户了。”

    这些年随着他当政,他原本读书人的稚嫩之气消散,在在粟阳县和劣绅豪强斗武斗力,在常州和士绅大户斗智斗勇,为了就是争夺农户的组织权,想尽办法让他们多缴税,多承担责任。

    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用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他却没有同流合污,改变世道的想法没有消散,心中的那丝理想之火,烧的越发的旺盛。

    这两三年当官的经历,让他对地方地主士绅看法可谓是急转直下,他内心已经认可了徐晨对地主士绅的评价,就是光吃不干活的猪,猪队友这个称号简直就是神乎其神的贴切。在骂人这一点,徐晨可谓是当时的第一名嘴。

    ~~~~~~~~~~~~~~~~~~~~~~~~~~~~~~~~~~~~~~~~~~~~~~~~~~~~~~~~~~。

    而后他询问张采道:“你们看到的情况如何?”

    张采叹息道:“我等看到的情况却与你们看到的截然不同。”

    我去的王家村,村长是姓王的大户,土地大半也是王家的,甚至连夫子也是王家的,开办的那些作坊所有权也是王家的。他们甚至以开族学和作坊的名义,霸占族田、欺压佃户,让佃户无偿给他们当差。”

    张采他们反而有点失望了,享誉整个福建的“黄刘模式”,还没有出一个县城就已经走样了。

    当地的村民依旧穿着落魄,面黄肌瘦,神情麻木无比,和江南其他地区的农户没有任何一丝的区别。

    当地的大户一样气焰嚣张,没有一丝温良恭俭让的模样,他们和江南其他士绅一样盘剥百姓。

    雷士俊无奈道:“王家村已经算好的了,我去的十二里铺,那里的大户以开办村作坊的名义,让农户出钱,给他们自己置办产,因为要调动乡勇训练,抽调劳动力耽搁了农耕,加上大户借机增加课间杂税,农户难以承受,甚至引发了民变,莆田其他地区的农户对两位老师弄的无比的反感痛恨,明明是一个好政策,被这些大户弄成了残民害民的政策。”

    夏允彝一针见血道:“两位老师的政策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山牌村等十几个村长有两位老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