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清田失败与夏允彝去北方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390章清田失败与夏允彝去北方 (第2/3页)

36年)三月二十五日,福州,福建资政会。

    清田失败引发的滔天巨浪,终究还是猛烈地拍打到了金陵朝廷的船头。内阁迅速派出了资历深厚、威望高的次辅文震孟,前来收拾残局,安抚地方。

    文震孟开门见山,姿态放得颇低道:“朝廷体察下情,深知诸位乡贤之难。经内阁议定,凡士绅合法购置之田产,朝廷予以承认,其地契一律有效!”

    此言一出,会场紧绷的气氛明显松弛了几分。士绅们交换着眼神,知道最核心的利益保住了。

    文震孟话锋一转:“然则,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朝廷承认地契,此田便需依法纳粮!再者,”他环视众人,加重了语气,“大同逆贼陈兵东南,虎视眈眈,朝廷为保境安民,需再募强军,军饷孔亟!朝廷希望福建士绅认购300万两债券,望尔等深明大义,踊跃认购,共赴国难!”

    只要不动他们的命根子土地,三百万两银子虽然肉痛,但分摊到各家头上,凑一凑还是能拿出来的。

    钱老太公与陈家家主等人低声商议片刻,最终缓缓点头。一场涉及根本利益的冲突,最终以“交税与买债”的妥协方案暂时平息。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朝廷加税他们认了,要购买三百万两银子的债券他们也认了。

    但张溥他们要付出代价,不然随便的阿猫阿狗,也要欺压到他们头顶上,今天就让你们这些年轻人知道,酷吏不是那么好当的,没有我等得支持,你什么江南第一名士都是狗屁。

    陈家家祖咬牙切道:“文阁老,朝廷的难处,我等体谅。但这清田风波,总得有个交代!张溥此子,在闽省掀起腥风血雨,逼死人命,搅得八闽不宁!此等酷吏,岂能再居庙堂之上?必须去职,永不叙用!”

    “还有那夏允彝!”钱老太公拄着拐杖冷哼道:“堂堂读书人,知府大老爷,动辄带兵持枪,如匪类一般强闯民宅,威逼命妇!斯文扫地!此等败类,必须严惩!”

    “还有张采!动辄以火炮相胁,视士绅如草芥!复社诸生,年少轻狂,行事偏激,朝廷若再重用此辈,江南永无宁日!”其他士绅纷纷附和,矛头直指张溥集团的核心成员。

    会场气氛再次紧张起来。黄道周面露不忍起身劝道:“诸公息怒!张溥、夏允彝、张采等人,虽行事操切,然其心为国,初衷可悯。年轻人,锐意进取,偶有过激,亦当给予改过自新之机啊!”

    刘宗周也叹息道:“是啊,此数子皆我江南青年俊彦,文采斐然,心系社稷。若因此事尽皆废黜,岂非自断江南文脉?望诸公念其报国热忱,网开一面。”

    在两人看来张溥他们用意是好的,只是年轻人做事情太急躁了,好事办成坏事。

    “网开一面?”钱老太公冷笑一声,眼中是刻骨的恨意,“给他们机会?那我夫人岂不是白白枉死?”

    “此等专向自己人捅刀子的‘文脉’,我江南不要也罢!”陈家家主也厉声附和,态度坚决。

    文震孟眉头紧锁。他此行目的首要在于稳住福建,平息事态。张溥是他看重的门生,自然想保。但闹出如此大的风波,死了人,士绅怨气冲天,必须有人出来承担后果,平息众怒。一番权衡与激烈的争论后,一个牺牲品被推了出来。

    最终,背下这口最大黑锅的,是冲锋在前、手段最“酷烈”的夏允彝。他被罢免泉州知府之职,削籍为民。

    大同十二年(1636年)四月二日,福州,福建督师府衙。

    文震孟将内阁的决定和与士绅达成的协议告知了张溥等人。

    他看着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亦是复杂,温言道:“天如,福建之事,已成定局。尔等留在闽省,徒增口舌是非。先随为师回金陵吧,暂避风头,以待将来。”

    张溥猛地抬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