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朱元璋太懦弱 (第2/3页)
,原来这户籍统计,是为流放移民做准备!他迟疑道:“元首……清算其罪,分其田产,已足惩其恶。若再举族流放瘴疠蛮荒之地,是否……过于酷烈?恐失仁恕之道?”
“仁恕?”徐晨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笑意,目光深邃地看向李文兵,“文兵,你可曾听过一句话:‘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
李文兵默默点头。这话他当然听过,更亲眼见过不少江南北上的士子,其中不乏怀着大同之治的理想投靠他们。但还是有两头下注心思,试图在新朝延续家族富贵之人,具体有多少人他也难以分辨。
徐晨严厉道:“这些世家大族,依附于王朝之上,如同附骨之疽!王朝兴盛时,他们攫取最多的利益,享尽荣华富贵,却极少承担真正的责任,甚至往往成为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朝覆灭时,他们却总能摇身一变,或投靠新主,或隐匿乡野,幻想继续其‘千年世家’的美梦,将王朝更迭的血泪代价,尽数转嫁于黎民百姓!此等蛀虫,岂能再容其逍遥?”
“大明开国之时,不少江南士绅还怀念大元,一个汉人怀念蒙古人的政权,此等卑劣的行径居然称之为忠义,这何其荒谬!
他们是怀念蒙古人的仁义吗?不,他们是怀念蒙古人不管他们,让他们可以在地方上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做土皇帝。”
“朱元璋还是太懦弱了,这种人留着做什么,他们怀念大元就把他们发配到河套,发配到辽东,士绅之所以成为大明的顽疾,根子上是因为朱元璋清洗那是怀念大元士绅太少了,以至于这些的觉得换了朱家天下,对他们更好,所以他们满不在意天下沦陷。”
徐晨加重语气道:“某此举,就是要彻底打破他们这‘千年世家’的春秋大梦!不仅要清算其罪,分其田产,更要将其连根拔起,流放边荒!要让天下人,尤其是我们的后辈看清楚:王朝之兴衰,与依附其上的世家大族,休戚与共!享尽王朝兴盛的荣华,就必须承担王朝覆灭的代价!没有只享福、不担责的道理!”
徐晨佛穿透了时空,带着一种深沉的警示道:“此举,亦是为后世立一榜样!警醒新‘千年世家’,当他们想蛀空王朝之时。那就要好好掂量掂量,是否能承受的住王朝覆灭之时,举族流放、永世不得翻身的代价!”
他语气稍缓,带着一丝无奈道:“我知人心贪婪,奢望后世人人警醒,不过是痴人说梦。然,哪怕十成之中,仅有一两成后来者能因此心存顾忌,行事有所收敛,不敢肆无忌惮地挖国家根基以肥私门……那今日这番布置,便算值了!”
后世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南明之所以投降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有元朝这个榜样,他们以为少数民族政权会放权,让他们成为包税官,再当几百年的土皇帝。
结果谁知道,满大人带的是钢刀过来的,徐晨希望大同社的后辈,能吸取这次的教训,不要想什么千年世家的,你既然坐上了这条船,船沉了就活该被淹死。
李文兵怔怔地看着徐晨,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原以为元首的深意只在开拓殖民与解决移民难题,却未料到其思虑竟已远及百年之后,意在从根本上斩断“千年世家”这种寄生王朝、祸国殃民的循环!
他虽然想要劝说大同社是公天下,不可能再出现新的千年世家,但话到嘴边他却说不出口。
他想起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不禁喃喃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徐晨微微颔首:“明白就好。去做吧。审案要公,少杀慎杀,但统计要细。江南的旧账要清,这新天下也要靠我等亲手去拓!”
李文兵深深一揖,再无半点迟疑:“属下明白!定不负元首所托!”
大同十二年(1636年)八月二十二日,句容县城。
初秋的风已带凉意,吹拂着城墙上严阵以待的义军旗帜。
周磊等人眉头紧锁,望着城外那支军容整齐、打着南明旗号的万人队伍。
为首将领秦邦琦,策马于阵前道:“城上的义军兄弟听着,某乃大明参将秦邦琦!今日率部前来,非为交战,实为投诚!”
“投诚?”周磊身边的副将赵虎嗤笑一声道:“昨日还是官军,今日就来投诚?这么拙劣的计谋也想诈开我们的城门?”
城下秦邦琦似乎早料到有此质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此乃天理!如今徐元首天兵已渡长江,势如破竹,金陵城危如累卵!
南明朝廷倒行逆施,气数已尽!秦某非愚忠之人,岂会为其殉葬?诓骗将军?图什么?图等贵军元首率大军合围,玉石俱焚吗?”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直指人心,点破了当前南明岌岌可危的大势。
周磊与身边几位义军头目低声商议。秦邦琦所言不无道理,眼下大局确实已向大同社倾斜。但贸然接纳一支万人官军入城,风险太大。
周磊探身喊道:“秦将军!空口无凭!若真心投诚,需显诚意!请贵部将士放下武器,退后百步!我军方能开城接纳!”
此言一出,秦邦琦身后的部将周斌立刻按捺不住,大声反驳:“交出武器?我等身家性命如何保障?若你等背信弃义,我等岂非待宰羔羊?”
周磊闻言,反而多了几分底气,他挺直腰板,声音带着一种属于胜利者的自信:“哼!尔等官军,惯会杀良冒功,背信弃义之事做得还少?
然我大同军自元首以下,军纪森严如铁!‘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此乃铁律!
元首金口玉言,天下皆知!从无食言之举!尔等扪心自问,若是我大同军承诺投降不杀,尔等可敢信否?”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城下的周斌一时语塞。大同军的军纪之严苛,近乎苛求士兵成为“君子”,其信誉在历次受降中早已建立,这是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息怒!”秦邦琦对城上抱拳道,“周头领所言有理!为表诚意,秦某愿折中!我军可交出九成火器!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