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李岩:要遵纪守法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406章 ,李岩:要遵纪守法 (第2/3页)

肩膀,上下打量着他,朗声笑道:“气色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不像是吃苦的样子。”

    李岩笑拱手道:“托元首的福!您亲率大军雷霆南下,兵锋直指金陵,那些鹰犬哪里还敢为难属下?

    非但不敢用刑,反倒是好吃好喝地供着,生怕卑职掉了一根汗毛,他们将来不好交代。”

    笑罢,李岩神色一正,侧身引荐身旁的大同社员道:“元首,此番金陵社务能迅速展开,多亏了他们的鼎力相助。

    这位是金陵工匠兄弟会的会长,周磊,这位是纺织姐妹会的会长,红娘子,城中工匠、女工能迅速组织起来,响应大军,他们功不可没。”

    徐晨首先看向身材壮实、手掌粗糙的周磊,赞许地点点头:“周磊,你的名字我听过。是你第一个带头反抗作坊主的苛刻盘剥,为工友们争取权益,是好样的!记住这份为工友谋福祉的初心,未来的路还长,需要我们继续奋斗。”

    周磊听到元首竟然知道自己的事迹,激动得脸膛发红,挺直胸膛,抱拳粗声道:“请元首放心!俺周磊和兄弟们一定紧跟大同社,绝不忘本!”

    接着,徐晨目光转向一旁英姿飒爽的红娘子。她虽荆钗布裙,却眉宇间自带一股不让须眉的豪气。

    “红娘子,”徐晨笑道,“早从朱猛兄弟那里多次听闻你的侠义事迹和组织才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江南纺织业关乎数十万女工的生计,希望你继续带领姐妹们,争取应有的权利,让她们的日子真正好起来。”

    红娘子抱拳,声音清脆坚定:“红娘子和姐妹们必尽全力,不负元首期望,不负大同社宗旨!”

    李岩又引见一旁略显紧张却又强作镇定的钱谦益:“元首,这位是钱牧斋先生。此次事变,多亏钱先生在其中周旋回护,我社不少成员才得以保全。”

    徐晨面向钱谦益,态度颇为客气:“钱先生学贯古今,海内文宗,久仰了。保全我社同志之功,徐某在此谢过。”

    他略一沉吟,继续道,“江南初定,百废待兴,尤需兴办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我意在今年之内,于金陵创办一所江南学府,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先生大才,德高望重,这首任山长之位,非先生莫属。不知先生可愿为我民朝,担起这育才重任?”

    钱谦益闻言,内心狂喜!他知大同社极其重视教育体系,各大学府的教授待遇堪比六部尚书,如徐光启更是位同丞相。

    这山长之位不仅是清贵显职,更是通往新朝权力核心的绝佳阶梯。他立刻深深一揖,语气激动却努力保持矜持:“蒙元首信重,老朽惭愧!敢不竭尽绵薄,以效犬马之劳,为我朝育英才,播文教!”

    几家欢喜几家愁,秦邦琦他们做了这么多事情,最后只能像个无名小卒一般排在最后。

    当日下午,临时征用的原南京兵部衙门内,徐晨召开了军事接管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

    与会者除了军中高级将领,主要是李岩、顾炎武以及周磊、红娘子等本地骨干。

    徐晨开门见山:“眼下已近九月,秋收在即,战事必然影响北方的收成,江南的粮食绝不能再出问题。李岩!”

    “卑职在!”李岩起身。

    “我正式任命你为南直隶巡抚,总揽江南政务,稳定地方,恢复生产。”徐晨下令,又看向一旁沉稳的青年,“顾炎武,任命你为南直隶按察使,辅佐李巡抚,具体负责民政、财政。你二人当前第一要务,就是保障秋收顺利进行!”

    他接着阐述具体政策道:“江南土地问题复杂,均田政策今年难以展开。我的意见是:今年秋收,地是谁在种,地里的收成就归谁所有!朝廷今年的田赋,一概免征!”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尤其是李岩、顾炎武等人,深知此举对饱受盘剥的佃农意味着什么。

    李岩激动道:“元首英明!江南百姓苦苛捐杂税久矣,家无隔夜之粮者十有五六。免去今年田赋,真乃天大的德政!必能使我大同社迅速收拢民心!”

    徐晨点点头道:“不过,军粮民食仍需保障。朝廷有权以平价,向有余粮的农户收购粮食,绝不允许奸商囤积居奇,盘剥百姓,这一年内粮食禁止买卖,我大同市要管控住整个江南的粮食。”

    “是!”李岩与顾炎武齐声应命。

    李岩随即提出另一个紧迫问题:“元首,江南不仅是鱼米之乡,更是工商重镇。尤其纺织业,养活着数十万工匠、女工。如今战事刚歇,市场停滞,各大工坊关门歇业,工匠们失业已久,家无余粮,情况甚至比农户更危急。要让他们活下来,恢复秩序,必须尽快让工坊重新转起来。”

    他谨慎地建议:“因此,属下恳请元首,在清算士绅豪强之时,对于那些主要以经营工坊、雇佣工匠为主的作坊主,能否暂缓处置,或网开一面?

    鼓励他们尽快开工复产,方能解这数十万人燃眉之急。至于其过往罪责,可待秩序恢复后再行甄别审理。”

    徐晨沉思片刻,手指轻叩桌面。他知恢复生产,的确是现在江南最主要的事情。

    “可以。”他最终决断,“我们清洗士绅,一是因为他们多数罪孽深重,民怨极大;二是因为他们多数顽固守旧,兼并土地,阻碍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绊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