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徐霞客的东宁岛游记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409章 ,徐霞客的东宁岛游记 (第1/3页)

    一行人走了半日。只见土路蜿蜒于苍翠的群山之间,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一条被车轮和脚步勉强碾压出来的痕迹。

    两侧是遮天蔽日的原始丛林,巨大的板根虬结盘错,藤蔓如同怪蟒般从参天大树上垂落,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蕨类和灌木拥挤地生长着,几乎要将小路吞没。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木腐殖气息,混合着湿土的腥味。林深处,不时传来不知名野兽的低沉吼叫、麂子受惊的窜逃声以及猿猴凄厉的长啼,各种鸟雀的鸣叫更是此起彼伏。

    徐霞客的家人们,尤其是女眷和年幼的孩童年,何曾见过这等阵势,个个面色发白,紧紧靠在一起行走,生怕密林中窜出什么猛兽。

    就连见多识广的徐霞客,眉头也紧紧锁起,这环境的蛮荒程度,远超他以往游历过的任何名山大川。

    反而是曹杰安慰道:“大家放心,经过了这两年的围捕,这片地区的野兽已经少了很多了,尤其是云豹,黑熊,野猪等大型猛兽已经很少见到踪迹,还是很安全的。”

    但众人只能尴尬苦笑,脸色却变得愈发难看。

    好在没多久,他们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两侧,出现了大片的平整土地。

    令人惊奇的是,明明是秋收已过的时节,不少水田里却并非一片枯黄,而是水波粼粼,有一些脆嫩的稻苗种植在田地当中,迎风飘荡,还有为数不少的甘蔗苗。

    几头膘肥体壮的水牛正悠闲地在田埂边啃着鲜嫩的青草,尾巴懒洋洋地甩动着驱赶蚊蝇。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

    这熟悉的农耕景象像一剂强心针,稍稍安抚了徐家众人惶恐的心。至少,这里并非完全是未开化的绝域。

    再往前不远,一道由粗大原木紧密排列而成的简易寨墙出现在眼前。寨墙约有两人高,墙头削尖,四个角落还矗立着更加高大的瞭望塔。

    塔上,隐约可见持着长枪的身影正在警戒。看到曹杰带领的这支几十人的队伍,塔上的哨兵发出了几声有节奏的呼哨。

    很快,由厚实木板制成的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大同军旧制服、身材精壮、肤色古铜、脸上带着一道浅浅刀疤的年轻汉子大步迎了出来。此人步伐沉稳,眼神锐利,自带一股行伍之气。

    曹杰显然与他相熟,笑着打招呼:“冯队长!又来给你送人丁了!这次可是优质人才,一大家子,都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你前些日子不是老念叨村里缺个教娃娃们认字的夫子吗?这下可齐全了!”

    这汉子便是下溪村的民兵队长兼实际上的村长冯墨。他原是大同社的一员老兵,在中原大战中受了伤,因腿伤不能再适应高强度野战,而后被安排在农场,当农场的民兵队长,负责组织村民训练。

    东宁岛被大同社攻占之后,需要有一定军事才能的来当屯垦村,组织村民抵御野兽和土著的袭击。冯墨被动员来到下溪村,成为了下溪村的民兵队长兼村长,负责组织民兵,保卫村庄,开荒生产。

    冯墨目光扫过徐霞客一家,在他们虽显狼狈却难掩书卷气的脸上停留片刻笑道:“曹书吏辛苦了。”

    他转向徐家众人,声音洪亮道:“各位乡亲,我是下溪村的民兵队长冯墨。不管各位在中原家乡是做什么的,有过什么经历,既然到了这下溪村,往后就是一家人,就得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刨食吃,一起把这日子过起来!别的虚话不多说,先进村安顿!”

    他的话朴实直接,带着军人的爽利,也让内心忐忑的徐家人稍稍安定了些。

    跟着冯墨走进木寨门,眼前的景象让徐霞客微微点头。村内的房屋虽然都是木质结构,显得简陋,但排列得横平竖直,街道修得平整整洁。

    村中心有一片小小的广场,旁边矗立着村里为数不多的几栋砖石建筑,粮仓、议事堂。整体规划虽粗糙,却是井然有序,与外界蛮荒的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冯墨领着他们来到寨墙边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这里有两栋看起来新建不久的原木屋舍。

    “村里人手闲时搭的,简陋了些,但遮风挡雨没问题。”冯墨指着木屋道,“你们家人多,暂时先挤一挤。若觉得不够住,往后可以自己砍树扩建,村里规矩,谁开荒的地归谁,谁建的屋也归谁。需要帮手就言语一声,乡亲们都能搭把手,管顿饱饭就成。你们先把东西归置一下,歇歇脚,等会儿我再带你们去认认分给你们的荒地。”

    徐霞客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冯队长安排。”

    冯墨摆摆手,又对曹杰道:“老曹,正好前几日进山打了几头野猪,分了一些肉,前段时间砍甘蔗,还酿了些甘蔗酒,留下来喝一碗再回去?”

    曹杰笑道:“那就叨扰冯老弟一顿了!”

    说完,他便跟着冯墨暂时离开,留下徐家众人自行安置。

    徐家老少开始忙碌起来。先将那头宝贵的黄牛牵到屋后简陋的牛棚拴好,添上草料。然后把官府发放的口粮、种子小心地搬进屋里存放好。

    接着是将各自随身携带的、为数不多的行李铺盖展开,尤其是徐霞客那几箱视若生命的游记手稿和书籍,更是小心翼翼地安置在相对干燥的角落。

    木屋确实简陋,墙壁是未经精细打磨的原木,缝隙用泥巴混合草茎糊住。屋内除了简单的木板床和一张粗糙的木桌,几乎空无一物。

    但前有庭,后有院,还有简易压水井,对于普通移民来说,这已是极好的起点了,当然,与他们在江阴的青砖黛瓦、庭院深深的祖宅相比,不啻云泥之别。

    徐家的几个媳妇开始用领来的新锅灶生火做饭,简单的米粥和咸菜,却让经历了漫长航程和半日跋涉的一家人吃得格外香甜。

    饭后不久,冯墨去而复返。他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