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藩属友好通商条约与敲打军官 (第2/3页)
身份踏入戏院,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张大哥!你也来了!”
张献忠回头一看乐道。“小四!你小子不在湖广?”
高小四笑道:“奉命向元首汇报湖广战事,倒是张大哥你,听说在朝鲜那边混得风生水起,这小日子过得,比在中原打仗时舒坦多了。”
两人互相打趣着,勾肩搭背地走进场内。戏院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基本都是大同军系统的高级将领。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气氛看似随意,却隐隐透着一股难以言紧张,大家都很疑惑,元首突然把天南地北的将领召集起来,难道只是为了看一场戏?
张献忠本想坐到自己小舅子高天磊,刘祥他们身边,却见前排的徐晨转过头,对他招了招手。
张献忠心中一凛,连忙快步走过去,躬身低声道:“元首,您有什么指示?”
徐晨示意他坐在旁边的空位上,语气平淡地问道:“听说你打了报告,想在朝鲜境内大规模修建铁路网,还要在咸镜道那边建一个大型钢铁厂?”
张献忠精神一振,这是他筹划已久的大事,连忙解释道:“是的,元首!朝鲜这地方,好东西都藏在深山老林和大海里。海里有捕不完的鲸鱼、海鱼,山里有老参、貂皮、各种珍贵药材。
可这些东西运不出来啊!路太难走了!有了铁路,这些东西就能源源不断运回中原。而且勘矿队报告,咸镜道那边有座大铁山,矿石品质极佳,储量也大。咱们在那建起钢铁厂,造农具、铁轨,能满足朝鲜国的需求,同时也是个赚钱的行当。”
徐晨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从发展产业的角度,大同社原则上支持藩国修建铁路,改善交通。你的计划,我可以让工业钱庄评估,如果可行,会提供贷款。”
张献忠脸上刚露出喜色,徐晨话锋一转:“不过,有件事得先跟你说清楚。如今江南已定,苏湖熟,天下足。加上这些年我们在北方大兴水利,抗旱能力大增。以后,社里可能不会再以一两银子一石的高价补贴进口朝鲜粮食了。甚至因为路途遥远,运费高昂,朝鲜粮食运到中原,恐怕也没什么竞争力了。没了这笔最大的进项,你修铁路、建钢厂的那巨额贷款,打算拿什么来还?”
张献忠顿时愕然,张大了嘴巴,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朝鲜王国每年向大同社出口近两百万石粮食,换取巨额白银收入,这几乎是朝鲜财政和外汇的命根子,也是他推行各项计划的底气所在。若这条路断了……
徐晨看着他错愕的表情,继续微笑道:“还有,我大同社对朝鲜王国的货物几乎都是零关税,甚至还有补贴,但朝鲜却要收5%的关税。这是不是有点对大同社太不公平了?”
张献忠哀叹道:“元首,您可就饶了我吧……粮食买卖要是黄了,关税再一免,朝鲜都护府的收入怕是直接腰斩都不止!我这都督可真要喝西北风了。”
徐晨严肃道:“朝鲜既为藩国,岂有长期占宗主国便宜的道理?不过我民朝毕竟不是家天下,不需要藩国纳贡,我的想法是建立更平等的合作关系。
双方签订一份《朝民友好通商条约》,实现双方货物零关税,自由流通。
这样,朝鲜的粮食虽然卖不出天价,但可以通过海运,平价卖到天津、山东等地,依然有市场。而你的药材、皮毛、铁器,也能更顺畅地进入中原。”
这也是徐晨的远期规划,原本的宗藩体系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徐晨打算把所有藩国建立一个零关税的自由经济体,朝鲜是第一个加入的,后面还有琉球,日本王国,安南等藩国,这次公民议会来的藩国不少,徐晨会想办法让他们都加入这个《友好通商条约当中》
张献忠脑子飞快转动,知道这是元首已经定下的方略,而且朝鲜除了粮食,大部分都是本土特产,也不怕与中原竞争,于是道:“属下遵命。”
“很好。”徐晨点点头,“还有,你把那个一直软禁在金陵的朝鲜国太子李澄带回去。不要杀他,让朝鲜王李倧另立太子。然后,由这位新太子代表朝鲜,签署这份条约。这样才名正言顺。”
“是!属下明白!”张献忠道。
随后,徐晨又陆续与孙可望、高小四、王文耀等将领简短交谈,询问辽东屯垦、西域局势、湖广战事等情况。
眼看人员到齐,徐晨站起身,缓步走上戏台。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徐晨扫视全场,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这段时间开公民议会,处理江南事宜,总算抽出空,让兄弟们从天南地北回来聚一聚。也听到了不少声音。”
他顿了顿,台下极其安静,落针可闻。
“有兄弟觉得自家待遇差了,有兄弟觉得自己功劳大、资历老,得到的却不如后辈……有这些想法,私下里发发牢骚,正常。人嘛,总有自己的看法,觉得考评不公,我也能理解。”
他的声音渐渐转冷:“但是!因为这些个人看法,就满腹牢骚,带到工作中,影响到军政事务,甚至对朝廷决策阳奉阴违!这就是我大同社的纪律绝不能允许的!”
“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请兄弟们来看这出戏,以史为鉴,大家都好好看看,对照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好了,话就说到这。开场吧。”徐晨说完,走下戏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当当当——!”一阵急促而压抑的锣鼓声响起,大幕缓缓拉开。
背景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幕布。一名年轻英武、扮演将军的武生登场,他手持长枪,带领着一小队“士兵”,在舞台上辗转腾挪,以少胜多,杀得“敌军”人仰马翻。唱词慷慨激昂,讲述着这位年轻将领的勇猛与功绩。
通过旁白和唱词,台下众人渐渐明白,这演的是明朝开国名将蓝玉早年的故事。
许多年轻将领立刻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蓝玉一个百姓,凭军功一路晋升,和他们何其相似!他们也是从一个小兵、一个流民,跟着元首,靠着敢打敢拼,一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台下开始出现叫好声和热烈的掌声,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戏曲一幕幕推进。蓝玉北征大漠,奇功盖世,终于在捕鱼儿海一战中,几乎彻底摧毁北元王庭,俘获无数,达到了人生功业的顶点!
台下众将看得心潮澎湃,这与他们横扫漠北、擒获蒙古大汗、攻破北京、席卷江南的辉煌战绩何等相似!一种巨大的自豪感在剧场里弥漫。
然而,就在剧情达到最高潮时,乐师的调子陡然一变,从激昂慷慨变得阴沉诡谲。
功成名就后的蓝玉,开始变了。他居功自傲,变得骄横跋扈,无法无天。舞台上,他强占北元王妃,玷污败俘之妇;他率军返回边关,只因守城士兵未能及时开门迎接,竟然悍然下令部下攻打自己的关隘,纵兵毁关!台下原本热烈的气氛渐渐冷却下来,不少人皱起了眉头。
剧情继续发展。回到京城后,蓝玉认为自己的功劳足以位列群臣之首,竟然主动向朱元璋索要“太师”之位。朱元璋只封了他“太傅”,他便心生怨望,经常在公开场合抱怨:“吾功劳如此,难道还做不得太师?”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他甚至开始暗中结交部将,密谋不轨……
台下,许多将领的额头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