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持枪开荒与碾压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429章,持枪开荒与碾压 (第1/3页)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2月6日,吕宋沿海。

    浩瀚的南中国海上,一艘三桅盖伦帆船正随着轻柔的海浪起伏。尽管北半球已渐入秋冬,但靠近赤道的海洋依旧慷慨地散发着它的温热,晴空万里,只偶有几缕薄云如丝缎般划过天际。在这个季节航行于东海至吕宋的航线上,风平浪静,堪称最安全的时段。

    船只缓缓驶近马尼拉湾,远处港口的灯塔和码头的轮廓已清晰可见。船舱内压抑沉闷的气氛被打破,水手们用夹杂着荷兰语和闽南语的喊叫声,催促着底舱的乘客收拾他们寥寥无几的行李,准备上岸。

    人群中,一个面容憔悴却仍带着几分旧日威仪的老者,踉跄着踏上甲板。他扶着船舷,望着越来越近的、既陌生又显得粗陋的港口设施,胸中积压数月的怨愤终于爆发出来。他猛地一捶木板,嘶声力竭地骂道:“洪承畴!你这奴婢养的猢狲!安敢欺我至此!”

    此人正是何吾驺。数月前,他在广州的战俘营看到洪承畴,请他救自己一家人。

    结果当时张镜心等人离开了战俘营,他等了几个月依旧没有消息,当时他还以为洪承畴在耍他,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洪承畴的确让他全家离开了战俘营,但转身他全家人就被押送上了海船流放到吕宋。何吾驺就悔恨交加,早知道洪承畴如此恶毒,他宁愿在广州城下继续挖那该死的壕沟,也好过发配蛮荒。

    与尚有力气骂人的何吾驺相比,同船的大多数移民早已被十几日的海上颠簸折磨得形销骨立,精疲力竭。他们目光呆滞,面容麻木,只求早日踏上坚实的土地,结束这无尽的苦旅。

    帆船终于稳稳靠上码头。何吾驺一家随着人流,步履蹒跚地走下跳板。咸湿闷热的海风扑面而来,远处的青山丛林,一看就是极其险恶之地。

    一名皮肤被热带烈日灼烤的黝黑工作人员,手持铁皮喇叭,用带着浓重两广口音的官话高声道:“新来的移民!都往这边聚拢!排好队!先行查验身体!有患病、发热、泻肚的,立刻出声!自有医官前来诊治,隐瞒不报者,害人害己!”

    另一边,荷兰船长威廉正与港口的汉人管事办理交接。他递上一份清单道:“威廉号运抵移民一百八十二人,依照约定,每人二十两,共计三千六百四十两白银。”

    那管事点点头递过一份货单道:“吕宋有白糖,红铜锭,这两种货物你们要不要?不要的话那就付银子。”

    “铜锭?”威廉船长挑了挑眉,颇感意外。他跑这条航线多年,知马尼拉以往并无此物产。

    管事看出他的疑惑道:“此乃我等新辟的矿脉,产量颇丰,质量上乘。”

    这自然是徐晨“指点”下发现的铜矿,在大同社派遣的工匠主持下,已建起高炉,每月能稳定产出近十万斤红铜,成了吕宋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了。

    威廉船长仔细核对了价格,发现确实划算,便爽快地将一半运费兑换成白糖和铜锭,余下的只要了银子。

    交易完毕,他的船将在马尼拉休整三日,补充淡水食粮,而后继续前往下一个贸易港口。

    与此同时,何吾驺一家先男女分开,被引入专门的区域,用刺鼻的药水冲洗全身,旧衣物被尽数收走焚毁,换上了粗糙但干净的灰色新衣。随后,他们被带入一片由高大木栅栏围起的隔离营地。

    营地里整齐排列着数十栋新建的木屋,虽简陋却坚固干燥,屋内床板、桌椅等一应俱全,只需铺上自带的行李便可入住。这条件比何吾驺想象中茹毛饮血的蛮荒景象要好上太多。

    刚安顿下来不久,哨声响起:“所有移民来广场集合。”

    新移民被召集到营地中央的空地。几位穿着怪异、全身笼罩在白色粗布衣袍中,面戴口罩,连双手都藏在白布手套里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其中一人上前,声音透过口罩道:“诸位乡邻,我等是大同社医署属下大夫。今日在此,宣讲若干保命须知,尔等务必牢记于心!吕宋之地,万物滋长,尤以蚊虫为甚!营房中备有艾草,每晚入睡前务必点燃驱蚊,若染上疟疾,九死一生,医治极难,全靠自家硬抗!日后分田拓荒,更需提防蛇虫鼠蚁,下地时需扎紧裤脚,穿好鞋袜,谨防毒蛇咬伤!饮水务必煮沸,不可贪凉生饮……”

    大夫事无巨细,讲解了卫生、防病、避险等诸多事项,又逐一查看了移民的气色,确认无人有明显病征后才离去。

    接下来的七日,何吾驺一家便在隔离营中度过。每日有定时供给的饭食,无需劳作,倒是让一家人从航海的疲惫中慢慢恢复了过来。

    隔离期满,一名书吏模样的管事拿着簿册来到营地,开始逐一登记移民的籍贯、年龄以及——最重要的——“有何技艺特长”。

    队伍中凡有声称是木匠、铁匠、泥瓦匠、石匠的,那管事顿时脸色和煦许多,详细询问其手艺水平,随后将其名字列入另册。

    吕宋远离中土,一切物资转运维艰,斧,锄,镰,犁等铁器价格高昂,甚至砖头,水泥这种基础生产物资价格也比中原高10倍,但偏偏这些又是建设城市最重要的原材料,需求量极大,光靠外来运输太高昂了,能在本地生产,可节省大量的税金。

    于是在吕宋总督鹿信主导下,建起了水泥厂,炼铁厂、砖窑、木作工坊、修船厂等基础场坊,有了一个初步的手工业体系,能够满足吕宋本土的建设需求。

    但极度缺乏熟练的技术工匠,让这些作坊总是难以扩大产能。

    所以现在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吕宋都是宝贵的资源,会被优先安排进这些官营作坊,待遇也相对优厚,同时城市的环境也更好。

    轮到何吾驺时,他整理了自己的衣襟,带着几分读书人最后的矜持答道:“老夫……熟读四书五经,曾……”

    那管事闻言,头也没抬,只是在簿册上随意划了一下,叹了口气道:“唉,又是个只会念死书的。罢了,分配去莲塘村开荒吧,就去那儿吧。”语气中的淡漠与之前对待匠人时的热情判若云泥。

    “你!”何吾驺何曾受过如此轻蔑,一股怒气直冲顶门,脸涨得通红,刚想斥责这胥吏有眼无珠、斯文扫地。

    却被身旁的长子何乾生死死拉住胳膊。“父亲!慎言!此地已非大明,人在屋檐下啊!”

    何吾驺看着儿子惶恐的眼神,终是颓然咽下了这口气,心中却是一片悲凉。

    随后,另一名工作人员统计他家的人口,计有他及老妻、三子、三媳、两孙,共十口,开始分发安家物资:“按律,汝家可得独轮车一架,镰刀十把,锄头五件,铁锹五件,犁铧两具,斧头两把。耕牛现今缺得紧,是没有了。”

    接着,工作人员牵过来四个皮肤深棕、几乎漆黑的土著。两个大人一男一女,神情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