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能干就干,不干滚蛋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449章,能干就干,不干滚蛋 (第2/3页)

但他更担心的是另一件事“杨管事有没有说,以后还让不让我们供货?”

    孔晨的“星晨作坊”起家于打造家具和马车,但最终发展起来却是因为给官营蒸汽机厂生产零配件。

    靠着过硬的质量和当年在大同工业区积攒下的人脉,他的作坊一步步壮大,七年前成功申请到了一张民用蒸汽机制造牌照,开始生产用于田地抽水、工厂动力的中小型蒸汽机,自此星晨作坊发展一日千里,他的身价也快速提升,有了几十万两的积蓄。

    可好景不长。大同社为了推广工业化,几乎在每个行省都批准了一到两家蒸汽机制造厂。牌照多了,竞争陡然激烈,虽然蒸汽抽水机效率与日俱增,但卖的价格却从550两下跌到150两了,连原来价格的三成都不到。孔晨为了保证自家的作坊利润,将目光投向了火车头制造。

    随着南北战事的落幕,天下再次统一,军事开支减少,大同社把海量的钱财都投入建设铁路当中,各地铁路干线计划的推进,以中原,京城为核心的北方铁路网逐步铺设开,铁路每年都会增加2000余里。

    随着铁路的增长,轨道部对火车头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个火车头的造价高达5000余两,远远不是蒸汽抽水机机可比,为其提供核心零部件,利润丰厚且前景广阔。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动用了早年大同工业区留下的香火情,才从扬州火车工坊的采购管事杨田那里,拿到了试生产一批关键零部件的订单。

    他本以为这次的订单会让他的作坊再次步入一个快车道,却没想到第一合作就出问题了。

    “怎么回事?”孔晨皱眉头询问道。

    冯远哭丧着脸道:“师兄,问题是出在人身上啊!咱们作坊的老师傅,这些年做惯了抽水机的零件,那些东西公差大,要求低,有时候差一点点也可以用,大家有没有在意。

    可火车的零件,光是锻打的火候、铸铁的成分、切削的精度,要求就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加上以前我们为了生产蒸汽抽水机为了赶这批订单,加班加点多,人手不够,为了省钱,临时招了不少周边的农户来做粗加工,他们手艺根本跟不上!残次品能不多吗?”

    孔晨气得一跺脚,这真是贪小便宜坏大事,他本以为嘱咐工匠仔细一点,提升零件的质量就可,却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此刻,庄园的修缮已变得无关紧要。

    “这里你先盯着,让工匠按图纸来,不要让他们偷工减料!”孔晨对自己妻子吩咐了一句。而后立刻对冯远道:“走!回扬州!”

    两人在金陵码头包下了一艘快船,赶回了扬州城。但他们没有先回自己的作坊,而是直奔城外运河边的扬州火车制造工坊。

    工坊采购处的管事杨田,一见到孔晨,脸色就沉了下来,他将一迭检验单“啪”地摔在桌上。

    “老孔!你也是老师傅了!当初我怎么跟你说的?火车上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要出人命的!你看看你送来的这都是些什么?

    连杆强度不够,一测试就变形!就因为这批残次品,耽误了我们整个车头的组装进度,我这个月的绩效考核奖金全泡汤了!”杨田越说越气。

    杨田也是当年大同工业区的老人,也是当年器械厂的学徒,而后等着大同社的官营作坊越办越大,他们这批学徒也开始分散在大同社的各个官办的作坊当中,成为了作坊当中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他是看在同出大同工业区、当初同为机械制造厂工匠,才给了孔晨这个机会,没想到却被坑得不轻。

    孔晨自知理亏,姿态放得极低,连连拱手:“老杨,千错万错,都是我孔晨的错!是我管教不严,贪快求省,砸了招牌,还连累了你,我认罚,认罚!”

    他拉着杨田来到工坊外不远处的一个酒馆,叫了一壶酒和几个小菜。孔晨亲自给杨田斟满酒,然后端起自己的酒杯,郑重道:“老杨,这第一杯,是我给你赔罪,是我办事不力!”说罢一饮而尽。

    他又倒上第二杯:“这第二杯,是感谢老杨当初给我这个机会,是我辜负了你的信任!”再次饮尽。

    第三杯满上:“这第三杯,是请杨兄再拉兄弟一把!罚金我一文不少立刻补上,但这供货的资格,万望杨兄能在厂长面前美言几句,再给一次机会!”三杯急酒下肚,孔晨酒气上头,脸色有些发红。

    杨田看着他这副样子,气也消了些道:“老孔,不是我不讲情面。这火车零件和你们以前做的抽水机零件,那根本是两回事!火车头一动起来,那有上百匹马力,蒸汽抽水机才多大点劲儿?五马力顶天了!要求能一样吗?”

    他压低了声音:“我已经硬着头皮去找过厂长了,好歹看在你我都是大同工业区出来的老人份上,厂长总算松了口,答应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但是!”杨田语气加重,“下一批货,如果验收合格率达标,没二话,你们以后就再也别想碰火车工坊的订单了!”

    孔晨闻言,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立刻又给自己斟满三杯酒,毫不犹豫地连续干完:“杨兄,大恩不言谢!这三杯,是兄弟我的保证!你放心,我回去就是不吃不睡,亲自盯着作坊,也绝对把下一批货做得漂漂亮亮!再出纰漏,我孔晨也没脸再来见你!”

    离开酒馆,深秋的凉风吹在脸上,孔晨的酒意醒了大半,但心头那股紧迫感和沉甸甸的压力。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10月3日,扬州城,星晨作坊。

    寒风卷着运河的水汽,吹得“兴晨工坊”的招牌吱呀作响。工坊内,气氛比天气更加冰冷。

    孔晨让师弟冯远将所有工匠召集到会议室当中。

    几百余名工匠穿着沾满油污的粗布工服,沉默地站着,眼神里混杂着不安,他们也知道厂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