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朱由检家的牛皮膏药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469章,朱由检家的牛皮膏药 (第1/3页)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5月15日,京城。

    清晨的阳光尚未升起,外界看起来还有点昏暗,周氏,袁氏,田氏就开始穿衣洗漱,这动静把朱由检也给吵醒了。

    他不满道:“现在你们起的越来越早,回来的也越来越晚,连孩子都不带了。”

    周氏忙碌道:“我叫了油崧过来,等会儿他会过来带幼薇他们,我们没有时间了,夫君你买点油条,豆浆给幼薇他们当早饭。”

    说完三人就背上挎包,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朱由检气愤道:“简直是礼崩乐坏,妇道人家抛头露脸,学人经商,算怎么回事?”

    但他也只敢这样背后发泄,因为现在管着这个家的财政大权的是周氏。

    自从徐晨弄做缝纫机之后,缝制衣服的效率一下提升了几十倍,再加上标准化的工序,缝制衣服的成本,降低了一大半。

    京城第一纺织厂,干脆从纺织布匹转型到生产衣服,每个月都能缝制出十几万件衣服,而且价格极其低廉,比市场上裁缝店便宜了近一半,夏天穿的短衫,甚至快接近了布料的价格,各种物美价廉的衣服横扫了整个京城的成衣市场。

    一时间打的京城各家裁缝店哀嚎不已,除非技术特别好的高级裁缝,又或者是有财力购买缝纫机,跟上这一波产业升级的裁缝,那种手艺一般的裁缝基本上是失业,被工业化的模式的成衣取代。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缝纫机又创造出一个成衣市场,随着成衣的价格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与其让自家的婆娘花好几天时间缝制一件衣服,还不如购买廉价的成衣,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去赚钱。

    技术的提升,衣服成本的降低,导致成衣市场不断扩大,周氏算是跟上这波潮流的了。

    她与朱由检团聚之后,虽然手上还有一笔钱财,但担心坐吃山空,三人做起了高档裁缝,补贴家用,她们原本在紫禁城就见惯了各种高档的衣物,缝制起来也自然得心应手,而在京城最不缺少的就是有钱人,他们也需要高档的衣服来显摆自己的身份。

    周氏她们独特的身份,也给她们缝制的衣服带来高溢价权,所以周氏的裁缝店开起来之后,生意一直很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于是朱由检的三个媳妇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当缝纫机出来之后,周氏也马上跟进,市场扩大导致周氏需要扩充人手,现在她们的成衣作坊已经扩张到十几人的规模,生产的衣服也一直供不应求,尤其是现在春夏换季季节,更是她们那个小作坊最忙碌的时候。

    一时间朱由检的三个老婆都忙碌于创业当中,家里的小孩只能交给朱由检来带,这自然引发了他的不满。

    朱由检起来洗漱,而后对西厢房道:“幼薇,快把你弟弟叫醒,穿衣起来洗漱,爹去给你们买早餐。”

    朱慈烺马上探出头道:“爹,我要吃蛋糕。”

    朱由检没好气道:“我看你是想吃巴掌。”

    蛋糕自然是徐晨弄出来的,投靠大同社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为了减少那些部落首领对他们原本部落的影响力,

    大同社基本上是把这些部落首领全家迁移到京城,给他们一定的富裕生活,算是大同社版本的杯酒释兵权,但直接把他们当猪养又不符合大同社的宗旨。

    所以徐晨一般帮助他们弄个产业来自己养活自己,林丹汗遗孀弄的是羊毛纺织厂,科尔沁等部落弄的是奶粉,奶茶行业,西域来的部落,徐晨干脆就帮他们弄了一些连锁蛋糕产业。

    草原并不缺奶制品,正好这几年,大同社几个甘蔗种植园都进入了丰收季节,大量蔗糖涌入民朝,提供了价格低廉的优质原材料。

    而蛋糕本就是奶油与蔗糖制造的,在这个尚未摆脱饥饿的时代,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无上的美味,于是蛋糕连锁店,如雨后的蘑菇一般快速冒出来。

    以至于现在民朝的百姓把蛋糕看成了西域的特产,蛋糕店不是西域式的建筑,里面没有一口西域口腔的伙计都不算是正宗,倒也算是解决了不少西域人就业的问题。

    朱由检去街面上的早餐店,包了十几根油条,打了一桶皮蛋瘦肉粥,又装了一小桶的豆浆,而后回家。

    “大伯来抓你们了!”

    “抓不着,抓不着!”

    刚一进家门,就听到院子里面吵吵闹闹的声音。

    朱由检板着脸道:“不要玩了,过来吃饭。”

    “哦!”朱幼薇等人听话的来到餐桌,他们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和大伯的关系不好。

    “这么丰盛!”朱由崧不客气的坐在桌子上,他还非常有礼貌,先给那些小的打,然后自己再打一大碗,毫不客气的开吃起来。

    朱由检看到这没脸没皮的朱由崧眉头紧皱,他很不喜欢自己这个堂兄,去紫禁城当戏子供人游乐,把老朱家最后一点脸都给丢干净了。

    天天正事不干,跟着他那个小舅子,整天游荡在戏院,茶馆,勾栏瓦舍,最近还兴致勃勃的弄什么足球队,结果当戏子的那点钱又全贴进去了,整天来他家打秋风,甩都甩不掉。

    这家伙嘴甜,又善于见风使舵,知道这个家哪个人掌握财政大权,对周氏三人极尽讨好,所以周氏三人对朱由崧感官不差,也经常给他一定的帮扶。

    “由检,你要不要投资我们足球队?现在京城的足球市场多火爆,我的球队只要打进了足球联赛,不但有门票的分红,球员的身价也会暴涨,到时候随便卖一个球员,都比你办报社一年赚的钱还多。”朱由崧吃饱了之后,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拉赞助。

    他在紫禁城当差,虽然俸禄高,但花销也大,而且他真正赚钱的时间,也就10月,11月公民议会那段时间,那段时间来到紫禁城的富人多,他们出手也阔绰。

    平常也没多少人看他耍宝,他最多也就领个固定的工钱,加上打赏一年大概有300两的收入,这已经是民朝一个比较富裕农户十年的收入。

    但对朱由崧来说,依旧不够花,看几场戏,去勾栏瓦舍看看舞蹈,打赏花魁,基本上刚过完年他赚的钱就会全部花光,剩下的时间他只能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