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徐绍的学院生活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517章,徐绍的学院生活 (第2/3页)

明显改进过的车辆,好奇地问道:“宋师,您这是又找到哪位慧眼识珠的‘大款’,支持您的科研项目了?”

    宋应星一边盯着前方的路况和仪表,一边得意地回答:“嘿,你小子消息不灵通了吧?最近不是新大陆回来很多‘金山客’嘛!

    京城附近有个叫孙耀阳的土豪,走了大运,在新大陆挖到一块几十斤重的狗头金!被新大陆商社用三万元收购了,现在他衣锦还乡,手里有大笔的钱财,却不知道怎么花,我们偶然在戏院认识,他认为我的发明可以改变世界,拿出两千元投资了我的项目,这台改进型的‘蒸汽车’才得以问世!”

    徐绍却为那位未曾谋面的淘金客感到惋惜道:“宋师,您就高抬贵手,别坑人家了。那些‘金山客’虽然一夜暴富,但哪个不是在海外九死一生才攒下这点家底?现在把家产投入您这个无底洞当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成果,您这样有点不厚道啊。”

    宋应星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立刻急眼道:“什么叫‘坑’?徐绍你小子怎么说话呢!你看看,我这车不是跑得好好的?

    虽然现在慢点,颠点,但只要持续投入改进,将来一旦量产,他孙耀阳今天投的两千元,十倍、百倍地赚回来都不是梦!”

    徐绍毫不退让道:“宋师,不是我打击您。一般情况下,连我父亲都不看好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我父亲也就最初象征性地支持过您一次,后来不是一直劝您转向更实用的项目吗,去研究航行更远的蒸汽轮船,或者是内燃机不更好,何必死磕这个项目,您这蒸汽车跑的不如火车快,运货量也不大,关键还老抛锚。”

    宋应星的脸涨红脸反驳道:“元首虽然学究天人,高瞻远瞩,但他也不可能事事皆准!科学探索,本就是百败方能成一功!岂能因一时困难而轻言放弃?”

    旁边的李旭被黑烟呛得连声咳嗽道:“宋师,您花了两千多元,就造出这么个,跑得比马车还慢也就算了,但颠得人骨头都要散架,这怎么让人坐?

    您知道两千多元能买多少匹上好的河曲马,甚至连西域的汗血宝马都能买一匹,有这钱谁还要这铁马,干脆买汗血宝马,整个京城的人都要羡慕。”

    宋应星紧握操纵杆道:“速度可以提升!减震也可以改进!以前的火车不也很慢很颠吗?现在呢?

    我这蒸汽车的优势就在于它不需要铁轨!只要给我时间,持续改进,它迟早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未来陆上交通的主流!”

    就在这时,“哐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阵更浓的黑烟从车头某处冒出,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这辆可怜的蒸汽车剧烈地抖动了几下,终于彻底熄火,瘫在了路中央,任凭宋应星如何摆弄操纵杆都无济于事。

    徐绍跳下车,围着这堆再次罢工的“废铜烂铁”转了一圈,惋惜地咂咂嘴:“唉,两千大洋,就这么又变成了一堆动弹不得的铁疙瘩。

    宋师,听我一句劝,您那本《天工开物》不是快要完稿了吗?

    还是赶紧拿去出版吧,赚些版税,好歹能继续支撑您的研究。指望靠这车吸引投资,怕是难了。”

    原本围着车头查找故障的宋应星,听到“出版”二字,眼睛猛地一亮道:“对啊!出版!版税!你小子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有了版税收入,就能买更好的材料,请更熟练的工匠。”他立刻重燃斗志,也顾不上修车了,开始喃喃自语地盘算着如何加快书稿的修订速度。

    徐绍几人告别了宋应星,总算在培训课正式开始前,走进了各自负责的教室。

    徐绍所在的这间教室,气氛有些特殊。下面坐着的并非年轻的学子,而是几十个三十岁、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他们穿着统一的,整洁的光报制服,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股傲气。

    随着民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家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短,许多商社管理着几十家作坊,而且这作坊还遍布各个城市,对通信的需求极其大。

    光报产业有力的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发一个光报在能在一个时辰内把消息传递到上千里之外,京城的信息也可在半日内传递到南方的广州。

    所以这套系统受到民朝商贾的热烈欢迎,一字5角钱,也挡不住他们的需求,光报成为了整个大同社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而各个节点的十几万光报员,成为了整个民朝最高薪的蓝领工人之一,这份高收入,高地位给了他们自信。

    不过来到这里的员工,眼神里带着几分对未来的焦虑。社里正在全力建设第一条连接京城与天津卫的“有线电报”实验线路。

    这小道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光报圈子,据说这电报就是用来取代他们光报的,电报系统需求的人更少,传递信息更快,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要被分流到其他岗位去了。

    这些光报员工肯定不想离开,这福利待遇好的光报系统,幸运的是,电报系统与光报在“编码”和“快速识别信号”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因此,大同社决定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使之转型为新一代的电报发报员,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培训可能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这些老学员都听的极其认真。

    徐绍走到讲台前,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单的符号:“·”和“—”。他转身面向台下那些专注的目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诸位师傅,今日我们开始学习‘电码’最基础的原理。大家不必将其想得过于玄奥,其根本,与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阴阳’之理,颇有相通之处。”

    他用粉笔敲了敲黑板上的点划:“在我们这电报系统里,电流通过,线路联通,代表的便是‘阳’;电流中断,线路断开,代表的便是‘阴’。诸位想想,是不是与我们光报的‘亮’与‘灭’,‘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