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望汉城的联姻会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520章,望汉城的联姻会 (第2/3页)

千里来到望汉城,参加联姻会,这样能减少中间商赚差价,他们能赚的更多。

    殷洲都护府无比重视这次联姻会,在9月份就下达命令一个屯垦团,让他们做好准备。

    同时望汉城在秋收结束之后,马上开启了文明卫生月活动,修补房屋,清理城市当中的垃圾,修复城市的基础设施工程,甚至还花大价钱,移栽了一批花草,装点整个城市,让整个城市如同花园一般。

    今年是军屯政策大力推行的第一年。陆军都督府陆续派遣了三个屯垦兵团,超过三万人的兵力抵达新大陆,再加上朝鲜和日本的移民,整整运输了5万青壮过来。

    陆军都督高大壮写信给赵胜,让他想尽一切办法,至少要留住一半以上的人!若是大部分士兵服役期满后都选择返回本土,朝廷一下子要安置数万退役士兵,压力巨大,而且也违背了他们开拓新大陆、巩固新大陆的初衷。

    民朝吸取了前明军户制度崩坏的教训,对士兵的待遇和退役安置极为重视。

    义务兵期间虽津贴不高,但一旦退役,大同社承诺会为其安排一份拥有“编制”的稳定差事,无论是在官营作坊、铁路系统还是地方巡检等岗位。对于绝大多数出身农家的士兵而言,这无异于一次阶级跃迁,改变了世代耕种的命运。

    即便是城市平民,能得到一份带编制的稳定工作,也是极好的归宿。因此,民间参军热情一直很高。

    然而对于元首府与总理衙门而言,每年妥善安置数万名退役士兵,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政治任务,每年这样的安置任务,都要让整个大同社从上到下动员起来。

    好在当前民朝正处于第一次工业化的高速扩张期,各类工坊、矿山、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每年消化几万个新增岗位尚且能够应对。

    但军屯政策的远景,是计划每年向新大陆输送十万屯垦兵!这意味着数年后,每年将面临近十万人的退役安置压力!

    这十万新增的、对岗位有特定期望的劳动力,将对元首府和总理大臣府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从屯垦政策推行之初,高层就明确指示,必须尽可能地将士兵留在新大陆,减轻本土的安置压力,同时加速新大陆的开发与同化。

    赵胜也明白陆军都督府因为移民已经承担了巨大压力,如果他没有没有留下绝大部分的屯垦士兵,那么后期屯垦计划必然会减少人员。

    所以殷洲都护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的联姻会,把自己影响范围内所有的部落都邀请过来,向他们保证提供来回的路。

    同时也对各屯垦团下达了提高士兵留驻率的任务,所以高成现在要开始准备。

    十月十五日,团长高成和连长张耀带着一个连的士兵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他们这次深入东部山林狩猎,成果丰硕:十五头体型硕大的野牛被放倒,此外还活捉了三头野牛犊子。

    营地立刻忙碌起来,士兵们熟练地将野牛剥皮、放血,大块的牛肉被撒上粗盐,挂起来风干,或者送入熏房制成耐储存的肉干。这上万斤的肉食,极大地丰富了屯垦团的冬季储备,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大家都能吃上充足的肉食。

    那三头小野牛犊则被小心地圈养起来,尝试进行驯化。

    也就在这一天,屯垦团教喻王国庆正式向全团宣布:“都督府组织的秋季联谊会,即将在望汉城举行!有意寻找伴侣、在此地安家立业的士兵,现在开始报名。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营地。对于那些来自本土、还惦念着故乡的士兵来说,这可能还需要些犹豫。

    但对于许多来自朝鲜、日本地区的屯垦兵而言,新大陆虽然艰苦,但这里土地广阔,只要肯干就能拥有自己的田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吃肉可以吃到饱。这与他们记忆中贫瘠的家乡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士兵报名尤为踊跃。最终,第七团筛选出了一百名表现良好的士兵,由高成和王国庆亲自带队,前往望汉城。

    十月的望汉城,沐浴在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中,阳光和煦,湛蓝的天空下,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显得生机勃勃。

    街道两旁,砖石房屋与本地特色的草木结构建筑交错林立,店铺招牌琳琅满目,人流如织。

    不同肤色的面孔穿梭其间——有关内来的士兵、商人、工匠,有被招募来的朝鲜、日本屯垦兵,更有穿着色彩鲜艳、佩戴着羽毛和骨质饰品的新大陆土著居民。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高成一行人抵达望汉城,先被安排在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军营中,士兵们清洗一番,穿上了最漂亮的常服,然后就被工作人员带到了望汉城广场。

    此时的望汉城,热闹无比。都督府前巨大的中心广场上,彩旗招展,用当地鲜花和绿植编织的装饰随处可见。

    广场中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