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敢不付工钱的纺织主与朝日矛盾 (第2/3页)
正当朱慈良斟酌字句时,报馆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寒暄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春生叔和儿子大头,父子俩一人挑着一副担子,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担子里是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翠绿的菠菜、萝卜、鲜嫩的小白菜。
“春生兄弟,又给我们送好东西来了!”一位老记者放下毛笔,笑着打招呼。
“是啊,从地里摘的,水灵着呢!大家都拿点回去尝尝鲜,自家种的,放心吃!”春生叔憨厚地笑着,招呼大家。
报馆里的同僚们显然和他们很熟络,都知道春生父子与主编朱由检关系匪浅,也喜欢这对朴实勤劳的父子。
众人也不客气,纷纷上前,你拿一把青菜,我挑两个萝卜,准备下班带回家。
主编朱由检听到外面的动静,从里间办公室走出来,看到春生,脸上露出笑容:“春生,这茬菜收成这么快?我记得你上次来说才下种没多久。”
春生见到朱由检,更是亲切,连忙从担子里挑出几样最好的菜塞过去:“是啊,今年天气好,菜长得快。现在村里每天都要送两车去永定菜市场,我挑一些最好的出来,送一些过来给你尝尝。”
朱由检接过蔬菜问道:“这改种蔬菜,收入上比单种粮食怎么样?”
提到这个,春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带着掩不住的喜悦:“好太多了!这才卖了一部分,已经卖两元,等田地的蔬菜里的全出手,估摸着,比往年光种麦子,能多赚这个数!”他伸出三根手指道“至少三倍!”
朱由检闻言高兴道:“这就对了!我早就说,不能光埋头种地。你看看《大同报》农学版,还有农政司印的那些小册子,上面介绍了多少种经济作物和新式种植的法子?
你上过夜校,认得字,有空多看看学学。这地里刨食,也得讲究个方法,不然累死累活,也赚不到几个钱。”
春生听了,下意识地挠了挠头。让他下力气干活,他二话没有,可是一想到要抱着书本学那些嫁接、轮作、防虫的知识,他就觉得比扛一天砖还累。
不过,今年粮价下跌、菜价坚挺的现实,确实给了他很大触动。老法子种地是真不行了,再难也得试着学学这“新式种田”了。
在另一边,朱慈良也拉着好友大头走到报馆的角落说悄悄话。
大头脸上带着兴奋和一丝紧张,低声道:“慈良,我已经去武装部报名了!现在就等体检和审核,要是通过了,我就能穿上军装了!”
朱慈良看着儿时玩伴拍拍大头的肩膀道:“既然决定了,那就好好干。在入伍通知下来之前,你就留在京城吧。我带你好好逛逛这京城,去看足球赛,再尝尝那些老字号的小吃。以后到了军中,怕是没这么自在的机会了。”
大头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道:“我得跟我爹说一声。”
“没问题,春生叔那边,我帮你说。”朱慈良笑道。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11月14日,京城。
今年的京城格外喧嚣,不仅民朝各地巡抚等封疆大吏回京述职,四方藩属国的使团也络绎不绝。
其中,一支来自日本的使团尤为引人注目。持续十三年的日本内战终于在今年落下帷幕。
日本起义军在天草四郎的领导下,加上大同社支持,日本义军从九州岛一路推进至本州,战争异常惨烈,德川幕府上未腐朽,战国时期的名将依旧存在。
要是没有大同社支持,义军被镇压几乎是必然之事。现在即便有大同社的支持,义军这场战争也打的极其艰难,多次出现反复。
但艰难也有艰难的好处,这场大战让日本原有的武士阶层和贵族大名几乎被清扫一空,其积累数百年的贵金属也被义军搜刮殆尽,才勉强支撑起义军击败了德川幕府。
今年4月,天草四郎在攻克江户,杀了德川家光,取得最终胜利,但他并未选择废除天皇制,而是仿效旧制,将天皇置于高位作为象征,自己则出任“征夷大将军”,重新开设幕府,建立了实质上由他统治的新政权。
他上任后的首要外交举措,便是派遣正式使团前往民朝朝贡,一是表明日本愿为藩属,奉民朝为宗主国。
二是希望争取更多支持,十三年的战火已将日本国力消耗一空,人口锐减过半,城池残破,田地荒芜。天草四郎急需民朝和粮食物品等其他物资援助,以此保证已经被打的一穷二白的日本国,度过建国初期的危机,所以天草四郎派了一个庞大的使团来到京城。
元首府会客厅
刘永端坐于主位,面色平静地听着下方日本正使大岛义隆的陈述日本的情况。
“尊敬的天朝元首,”大岛义隆深深鞠躬,语气带着恳切道:“我国近海渔场,屡遭朝鲜水师及捕鲸船队侵扰。彼等仗船坚器利,时常故意冲撞、掀翻我国渔民赖以生存的小渔船,致使我渔民死伤,生计无着。此事关乎我国民生恢复,恳请天朝元首体恤下情,约束朝鲜将军行径。”
如今的东亚格局已然逆转。朝鲜在张献忠二十多年的经营下,大力推行工业化,兴办钢铁、铁路、纺织,国力蒸蒸日上。
反观日本,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甚至连像样的渔船都难以组建,在面对经过民朝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