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相亲与好友的离别_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545章 ,相亲与好友的离别 (第1/3页)

    大同历三十年(公元1652年)6月9日,京城,声韵商社。

    厂房外的街道上排满了准备拉货的马车,马车进了厂房的仓库,有一个水泥制的高台,高度几乎和马车车板平齐,5辆马车,以向后倒的方式,平齐在仓库的高台上。

    跟着马车而来的东家笑着递出了几根崇文门牌香烟道:“辛苦了,师傅。”

    “还是带嘴的!”这些工匠们笑呵呵的,接过了烟,别在自己的耳朵上。

    接过烟之后,工匠的速度明显变快,不断把打包整理成盒的留声机,一台台搬运到马车的车厢内,这些成盒的留声机快速堆迭满整整一马车。

    东家笑道:“多谢了兄弟们。”

    而后他乐呵呵的驾着马车,赶往永定门火车站,这批留声机将会通过铁路运输到天津港,而后通过海船贩卖到朝鲜去。

    而另一群穿的统一制服的马车夫,虽然也散了一些烟,但却没有像刚才那位东家那样卑微的讨好。

    他们是公家商社,和声韵商社是自己人,可不是那些没有后台的小商贩,那些搬运工也不敢太拿大。这些公家商社虽然利润没有他们高,但规模和影响力比他们大,而且还是他们新式广播的大客户。

    现在京城逐步在推动电网,居住区已经有三成市民通上了电,京城的几个工业区更是最优先的实现了通电。

    正是因为他们通电声韵商社新式的广播机器才能卖的出去,而且现阶段的客户也只有他们。

    对这些大厂来说,给每个工匠发一台留声机没这个本钱,但在厂区建立几套广播站,来播放音乐,下发通知,却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这些大厂更喜欢建立广播站。

    现阶段声韵商社的广播站也只能卖给那些通了电的大工厂。

    声韵商社办公室。徐绍、李旭、夏完淳与小约翰,正难得地聚在一起。

    徐绍看了最新的广播站销售情况抱怨道:“父亲又在坑我,还说广播站的利润比留声机更高,单价的利润虽然高,但架不住这玩意儿用电,就以现在电网推广的速度,10年都回不了本,我们被坑惨了。”

    夏完淳看着大同报,不以为然道:“广播站本身能完善我大同社信息交流,不要说亏本10年,就是20年也要干。”

    徐绍翻白眼道:“那你就不要开作坊了,你个人适合去当官,开商社就是要盈利,哪怕目光长远,也没有等10年的道理,关键是我们完全掌控不了,电网推广的速度快,我们盈利就早,电网推广的慢,我们盈利就寥寥无期,这种生死不由人的感觉也太难受。”

    李旭笑道:“研发的成本投入进去了,东西也造的出来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徐绍想了想道:“所以父亲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以后我们还是要多加强自己对市场的判断。”

    而后他奇怪道:“今天报纸有什么大新闻,你看的这么入迷?”

    夏完淳摊开《大同报》,头版一篇措辞激烈的社论格外醒目,矛头直指安南刚刚称帝的阮岳。

    文章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将阮岳斥为“沐猴而冠”、“窃国民贼”、“乱世奸雄”,各种难听的话,层出不绝,骂人都不带用一个重复词,显示出这位大同报记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徐绍看完内容,连连感叹:“真是世事难料。八年前,这阮岳在安南振臂一呼,反抗黎郑暴政,报纸上还曾赞他是‘为民请命’的英雄。

    这才几年光景,就沦落到被口诛笔伐,成了‘民贼’了。皇帝的诱惑就真这么大?

    能让一个英雄转眼变成奸贼?

    说实话,那龙椅我小时候去逛紫禁城的时候还坐过,硌得屁股生疼,也没觉得有什么魔力啊。”

    夏完淳神色平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然道:“此一时,彼一时,阮岳当初敢于带领安南贫苦农户反抗贪官污吏,争取生存之权,自然是英雄之举。

    但当他将起义成果据为己有,将万民赋予的权利视作一家之私产,登基称帝,他便从英雄蜕变成了窃国的枭雄。

    并非人人都能像社长那般,视权力如浮云,始终以天下为公。似社长这般能抵御极致诱惑、毕生为民请命的真英雄,纵览我神州数千年历史,也是凤毛麟角。安南小国,底蕴浅薄,出个阮岳这般人物,实属常态。”

    李旭闻言笑道:“我倒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人是很难理解自己认知之外的事物的。阮岳在起义前,说到底就是个有些能力和威望的农民头领,他造反前能想到的最大人生目标,恐怕也就是当个富家翁或者地方豪强。造反成功,但他眼见依旧是以前,地主最终极的形态不就是皇帝,他称帝才是符合人性。

    而后他又对徐绍道:“皇权的诱惑不在于那把椅子舒不舒服,而在于它代表的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