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纵使埋骨青山,此生无悔! (第2/3页)
拔贤能,以安天下!”
“说得好!为国选才,以安天下!那么思辨再问一句,何为‘才’?何为‘贤能’?”
他不等周延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语速极快,如同连珠炮一般:
“是只会引经据典,空谈心性,将圣贤文章倒背如流,却连四体都不勤,五谷都下分的,是‘才’吗?”
“是身居庙堂之高,便对江湖之远漠不关心,对边陲百姓之苦闻所未闻,只会高谈阔论,却无半点实干之能的,是‘贤能’吗?”
“西南为何屡剿不平?正是因为朝廷派去的官员,要么不通当地民情,要么只想着在任上捞一笔就走,有几人,是真正愿意扎根在那片土地上,去教化百姓,去发展民生的?!”
“林帅此策,正是要选拔出那些有大毅力,有大恒心,愿意深入基层,愿意为国奉献的实干之才!让他们去最艰苦的地方,磨练心性,增长才干!这,才是对‘为国选才’最好的践行!怎么到了诸位大人的口中,就成了破坏科举,动摇国本了呢?”
邬思辨这番话,句句如刀,字字见血!直接将那些反对者高举的道德大旗,撕得粉碎!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礼部尚书气得浑身发抖。
就在这时,又一个年轻的身影,从翰林院的队列中站了出来。
“廖常志,附议邬大人!”
来者,正是林尘昔日在京师收下的学生,如今已是翰林院编修的廖常志!
他对着众人,长揖及地,朗声说道:“恩师曾教导学生,读书人读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读书,只为金榜题名,只为高官厚禄,那与营营苟苟的商贾,又有何异?”
“如今,国家有难,西南边陲,百姓困苦,正是我辈读书人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之时!‘三支一扶’之策,给予的,不是什么‘终南捷径’,而是给予了天下寒门士子一个深入民间,一展所学的机会!一个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机会!”
“学生不才,愿为天下士子之表率!恳请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