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勐泐魔城_青海没有羊眼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勐泐魔城 (第1/3页)

    离开那诡异的黑店,赵清真继续南行,深入滇南腹地。越靠近车里宣慰司(傣语称“勐泐”)的核心区域,热带雨林的风貌便越发显著。参天巨木遮天蔽日,各种蕨类、藤蔓、气生根交织成一片绿色的迷宫,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湿热的、混合了花香、腐殖质和某种奇异香料的气息。

    沿途所见的傣家村寨(曼、勐)规模渐大,竹楼更加精致,几乎寨寨有佛寺(缅寺),金顶白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诵经声与钟鸣声不时传来,显露出南传佛教在此地的深厚根基。然而,在这片看似祥和宁静的佛国乐土之下,赵清真敏锐地感知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那块自滇池得来的黑色骨片,在靠近这片区域时,竟隐隐发出微弱的共鸣,其上的魔气虽然依旧稀薄,却仿佛与这片土地深处的某种存在产生了联系。而之前遭遇的魔教妖女,其手段诡异,与佛国氛围格格不入,却又似乎在此地找到了滋生的土壤。

    他的目标,直指车里宣慰司的统治中心——位于澜沧江畔的宣慰使司署,以及其旁被誉为“傣王宫”的所在。诸多灵异事件,以及魔教的踪迹,往往与权力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日,他终于抵达了勐泐王城(今景洪一带)。只见澜沧江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蜿蜒而过,江畔地势开阔,一座规模宏大的、融合了傣族风格与部分汉地官式建筑特点的城寨巍然矗立。城寨以巨木和砖石垒砌,碉楼林立,旌旗招展,守卫的士兵身着独特的傣族盔甲,手持长矛、象鞭,神色肃穆。

    然而,赵清真立于城外,神识扫过,眉头却微微蹙起。这王城上空,看似祥云缭绕,佛光隐现(源自城内的几座大佛寺),但在那祥和之下,却隐隐缠绕着一丝极淡、却异常顽固的灰黑色气息。这气息并非纯粹的魔气,更像是一种……被扭曲的愿力,混杂着贪婪、恐惧、迷茫与一种病态的狂热,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整个王城,尤其是在那傣王宫的方向,最为浓郁。

    “看来,这魔教的手段,比想象中更加高明……并非强行入侵,而是潜移默化,腐蚀人心,甚至可能……窃取了部分信仰之力?”赵清真心生警惕。这种腐蚀人心的方式,往往比正面搏杀更加棘手。

    他并未直接闯入王城,而是先在城外一座较大的缅寺附近驻足。缅寺香火鼎盛,信徒往来不绝,男女老少皆面带虔诚,供奉鲜花、清水、米食。寺中僧侣(都比)身着黄色袈裟,举止安详。

    赵清真仔细观察,发现大部分信徒和僧侣气息纯净,信仰虔诚。但偶尔有几个衣着华贵、看似头人或者官员模样的人,虽然也礼佛跪拜,但其眉宇间却萦绕着一丝与王城上空同源的灰黑气息,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与贪婪。他们的愿力,似乎被某种力量引导、扭曲了。

    “这位道长,面生得很,是从中原来的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赵清真转头,只见一位身着陈旧但干净黄色袈裟、面容清瘦、眼神睿智的老僧(或许应称为“都龙”或高僧)正微笑着看着他。

    “贫道赵清真,确是从中原云游至此。”赵清真打了个稽首,“敢问大师如何称呼?”

    “贫僧祜巴勐,”老僧还了一礼,“是这座寺院的住持。见道长气度不凡,驻足良久,可是对这佛国风俗有所感触?”

    赵清真略一沉吟,决定稍作试探:“确有所感。此地佛光普照,信众虔诚,实乃祥和之地。只是……贫道隐约感觉,这王城之内,似乎有一股异样之气盘旋,不知大师可有所察觉?”

    祜巴勐闻言,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眼中闪过一丝忧色,他看了看左右,低声道:“道长果然非常人,感知敏锐。此处非说话之地,请随贫僧来。”

    赵清真跟随祜巴勐来到寺院后一处僻静的禅房。祜巴勐屏退左右,这才叹道:“不瞒道长,王城之内,近来确实有些……不太平。”

    他娓娓道来。原来,近半年来,宣慰使刀暹答(当代傣王)最宠爱的王妃“喃罕”,行为变得有些古怪。她原本性情温婉,笃信佛法,但近来却变得喜怒无常,且忽然对一种名为“幽昙花”的奇异花卉极为痴迷。这种花据说来自缅北深山,只在午夜绽放,花色妖艳,异香扑鼻,能使人精神亢奋,产生种种愉悦幻象。

    喃罕王妃不仅自己在宫中大量种植,还说服了刀暹答宣慰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