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人 (第3/3页)
义,奉币而来朝”,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局面。
是以,公孙弘从“和”出发,针对当今朝廷政治,提出过治国安民的八项主张。
但这八项主张实际上讲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朝廷要节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二是朝廷用人要因任授官,任人唯贤,赏罚分明,使官尽其责,人尽其才。
公孙弘认为,人主治理国家,首先要使百姓信服,人主只有做到“业之”、“理得”、“有礼”、“爱之”,才能使人民“不争”、“不怨”、“不暴”、“亲上”。
强调礼义的重要性,认为“礼义者,民之所服也。”
同时,光有礼义还是不够的,还要明赏罚,只有用“赏罚顺之”,才能使“民不犯禁也”。
把礼义和刑法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法不远义”、“和不远礼”的结论。
究其原因,是公孙弘的想法中渗进了不少法家成份,如“因能任官”、法义结合、赏罚分明等。
但是,公孙弘与单纯的法家又有显著区别,他不像韩非那样否定仁义,而是肯定仁义,并讲求德政,认为“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董仲舒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儒家思想。
这便是公孙弘人同天地,“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二字之差,天差地别。
同是天人,董仲舒能认输呢?
那岂不是连学问都不如人了。
冬日苦短,暮色降临,暴雪虽然小了,可雪花还是纷纷扬扬地飘舞着,门被推开,顿时一阵寒气袭来。
吾丘寿王走进门,见恩师正偎着燎炉,用一柄长长的小铁铲,翻动着红红的木炭,仿佛要看透木炭火。
“恩师,陛下赐下了米酒暖身。”
吾丘寿王从恩师手中接过铁铲,拨旺了燎炉木炭,说道。
望着米酒,董仲舒忽然大笑,连眼泪都笑出来了,失势后,陛下学会了善待他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