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禅_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禅 (第2/3页)

期。

    国势冉冉上升,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就遇到了当今陛下。

    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大汉兵威越来越盛,但百姓生活越来越苦。

    现在,新主当国执政,国势恢复了上升趋势,百姓又有了安居、乐业,似乎没有比这时更适合封禅的契机了。

    上君可以借封禅来向天下人宣示天命,改弦更张,而他们,可以借参与封禅实现仕途进步。

    张汤知道自己注定无缘大汉丞相之位,但公孙弘能开辟“丞相褒侯”先河,他,又能否开辟“御史大夫褒侯”先河呢?

    刘据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神情平静,望向公孙弘问道:“老相国,你以为呢?”

    公孙弘沉默,良久道:“上君之功,已经不必虚礼昭彰,封禅大典,一劳民伤财,二诸儒易生歹念,三仪礼漫长繁琐,臣以为不必。”

    封禅本身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封”指在山巅封土祭天神,“禅”指在山脚筑坛祭地神,山上山下两祭。

    实际上并非如此,泰山在齐鲁大地,长安在关中平原,两地相隔数千里,远行祭拜,过程等同天子出巡,既然是昭彰武功,必然要携中外两朝文臣、武将,甚至召集南征北战中军队随行,来回折腾,不亚于上君进行了一次御驾亲征,靡费太大。

    封禅,又是“颇采儒术以文之”的大典,以上君和儒家的关系,难保儒生不会从中作梗、作恶。

    另外,封禅仪礼繁琐,还没有共识,有些细节该留,还是弃置不用,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在秦始皇帝时,为了封禅大典,就仪礼的讨论,秦廷群臣争论了数年。

    以上君一统华夏之功,泰山封禅那是给泰山增加荣耀去了,上君的法理、地位,根本无可撼动,刘氏君主对关东又没有什么执念,况且高皇帝就是出自关东,没有什么发泄报复的,泰山什么都给不了上君。

    “相国,此言差……”

    张汤立刻就要争辩,泰山给不了上君什么,封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