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刺汉_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刺汉 (第2/3页)

、兵制、吏治、民风等国情感悟颇深。

    现在的燕地在他的眼中,可谓了如指掌。

    作为大汉东北边疆屏障,在汉匈关系及东北边疆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北接匈奴、东邻渤海,是防御北方游牧部族的重要前线,燕地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大汉朝廷的边疆安全。

    陛下、太子为了中央集权,通过推恩令、撤国入汉等手段,又大大削弱了燕地,使得燕地的建制也由分封制彻底变成了郡县制。

    权力在集中,也在支离,大汉朝廷的权力在增强,但没有藩王坐镇的边地,统治力也在下降。

    大汉的变化,殷忠全然看在眼里,不认为陛下可以复辟、恩师可以获胜,以后的大汉,必然是儒家的禁地。

    所以,殷忠决定听从恩师之言,离开大汉,长居异族。

    在乌桓、鲜卑之间,他选择了乌桓,重建儒家。

    就如恩师所说,大汉不可能永远鼎盛,总会有江河日下的那一天,而那时,便是他的机会,也是儒家的机会。

    进入乌桓后,殷忠定计,趁着大汉内斗、匈奴虚弱之际,先驱使乌桓覆灭鲜卑,再占领辽东,奠定东北统治基础。

    接着再让乌桓与匈奴通过联姻、宗族和军事震慑的方式进行联合,形成“乌匈联军”,既可以削弱大汉,也为入关中原做好准备。

    做完了以上这些,那就可以等待,殷忠十分清楚和确信,汉家的内斗、分化,会随着大汉越来越强大而愈演愈烈,汉廷的腐败,天灾的频发,不满的武将,求活的百姓,都会动摇汉朝统治,甚或分崩离析。

    到时候,乌桓可以一边分化汉军,一边收降汉将,一边以“为汉复仇”为名,宣称“讨伐流寇”,实则坐收渔利,借机进入中原,乃至入主中原,大兴儒道。

    殷忠知道,这是漫长的谋划,期间有着无数困难,或许终己之世、数世才可能完成,但为了儒家,为了恩师,纵使前路千难万险,他愿意倾尽所有。

    殷忠知道,让异族入主中原,或将他彻底钉在华夏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他不在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