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明纸币 (第2/3页)
似有生机;百文券则印着一户四口团聚之景,洋溢着民间温情;
“块”系则彰显国威,一块纸币背面为万里长城,正面为京师城门;而百块大钞之上,正面赫然是朱由校身着玄色十二章纹衮服之御容,背面紫禁城太和殿雄峙云霞之间,气度恢宏。
另一面在最后面!
朱由校虽微感尴尬——毕竟将自家头像印上钞票之梦竟在此时成真——但心底仍颇为满意,嗯,对这个钞票的工艺感到满意。
这纸币不仅材质独特、工艺超前,防伪之精更是当世无人能及,单是这用纸与印刷,观之便知造价不菲。
他含笑问道:“银行刚开始运行,爱卿若有所需,但讲无妨,朕无有不许。”
周允谦略作思忖,躬身回奏:“银行开张在即,恳请陛下准于报纸上刊登宣传,广而告之,让天下百姓知晓银行职能与益处。此外,银行需储备一定金银作为运营根本。”
“若陛下要发行纸币,则至少需三千万两白银为准备金。待信用稳固之后,可视情适度增发,最多可超额发行六千万块。”
新钞欲立信于民,断不能如旧宝钞般全凭官府强推,而当如后世美元,遵循经济规律。这准备金之制,正是关键所在——白银储备决定纸币发行之度,可免“钱多货少”之通胀;
而充足的兑付之银,更能应对可能的挤兑风潮,保银行信用不坠。再加上适度的杠杆,可以使发钞量在准备金两倍之内,正合经济之道。
翻倍?六千万块?朱由校闻言,几难掩喜色,这才是真正的“印钱”之道,一旦银行运转顺畅,何愁财源不继?
他当即慨然应允:“朕从内帑拨银一千万两存入,作为首笔准备金。前些时日查抄贪官之家产,也一并划归银行使用。另外,此次南洋战事发行的三万股国债(合银三千万两),就交由你行负责发行承办,后续南洋等地的经营收益结算,也全由银行统筹。”
他略作沉吟:“新纸币暂不急于推出,等南洋传来大捷,购债的勋贵与商户尝到分红甜头,民间对银行的信心自然树立,届时再发行纸币,才能水到渠成,不致引发疑虑。”
周允谦连忙躬身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