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传光 (第2/3页)
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清晰:她要帮这些孩子,帮戈壁的娃们走出沙堆,让他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让他们也有机会走进京科大学的校门 。
回京城的前一天,拾穗儿去了村头的沙枣林。
那棵老沙枣树还在,枝桠比三年前更粗了些,却还是顽强地扎根在沙地里,挂满了青涩的沙枣。
她坐在树下,掏出纸笔,一笔一划地写“戈壁助学计划”——要给孩子们募集图书、文具,要组织京科大学的志愿者来辅导功课,要让他们知道,沙漠之外还有大海、有高楼、有更广阔的世界。
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她加油,又像是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又响亮 。
回到京科大学时,秋意已经染黄了校园里香樟树的叶子。
拾穗儿没顾上休息,直奔学院办公室,把写好的计划材料放在张教授桌上。
纸页上,她用红笔标注出戈壁孩子的现状:“现有临时校舍1间,破旧不堪,冬季无法御寒;学生42人,人均课本不足1本,缺乏课外读物及教学设备;教师1名,教学资源极度匮乏。”
字迹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浸着她的决心,也浸着戈壁孩子的期待 。
“我报名!”
清脆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拾穗儿回头,看见陈阳抱着一摞表格站在那里,白衬衫领口别着支钢笔,袖口还沾着点实验用的蓝色颜料——想必是刚从京科大学的实验室跑过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他快步走到桌前,拿起笔在报名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工整有力,在“负责事项”那一栏毫不犹豫地填了“物资统计、场地协调”。
抬头时眼里闪着光,像戈壁的星星:“你放心,物资进出我都记在表格里,每一笔都清清楚楚,绝对不会出岔子。孩子们需要什么,咱们就从京科大学募集什么,绝不马虎。”
拾穗儿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陈阳在京科大学的专业课每周有八节课,还有三次实验,忙得连吃饭都要赶时间,却还是第一时间赶来报名。
“班长,你……”
她刚想说“不用这么辛苦”,就被陈阳打断:“咱俩谁跟谁啊,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说了,我还想跟着你一起帮戈壁的孩子呢,听你说他们那么懂事,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也算咱京科大学学子对西部的一点心意。”
他挠了挠头,耳尖悄悄泛红,像是怕被看穿心里那点小心翼翼的心意 。
助学计划的第一站,选在京科大学附近的阳光社区。
那里住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们放学后没人辅导功课,只能在社区广场上追逐打闹,身上的衣服沾满了灰尘,手里攥着捡来的小石子当玩具。
第一次去时,拾穗儿抱着一摞从京科大学同学那里募集来的图书,刚走进社区活动室,就被一群怯生生的孩子围住。
最小的妞妞躲在门后,睁着大眼睛看着她,手里还攥着半截快用完的蜡笔,蜡笔头都被捏得变了形。
虎头虎脑的小石头则凑到书旁,指着一本《动物世界》问:“姐姐,这里面真的有沙漠里的骆驼吗?它们是不是真的不用喝水就能走很远的路?姐姐在京科大学,是不是见过好多好多这样的书?”
“当然有,”
拾穗儿蹲下身,温柔地翻开书,指着骆驼的图片说,“姐姐的家乡就有骆驼,还有能在风沙里结果的沙枣树,等你们学好知识,姐姐带你们去戈壁看看好不好?那里的星星特别亮,沙枣特别甜。至于京科大学,里面有好多好多书,以后你们好好学习,也能去那里读书,看更多有趣的书。”
她刚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陈阳扛着两张折叠桌,满头大汗地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
“不好意思,路上堵车,来晚了!”
他把桌子放在地上,麻利地展开,又从袋子里掏出黑板擦、粉笔,还有几盒崭新的橡皮。
“我问社区阿姨了,说孩子们的橡皮都快用完了,就多买了几盒,还有这个——”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分给孩子们,“甜的,吃完学习更有劲儿,就像戈壁的沙枣一样甜,等你们学好了,咱们还能去京科大学的图书馆看书呢。”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的下午,陈阳都会提前半小时到社区。
他会先把活动室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用抹布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连桌角的灰尘都不放过。
再把图书按年级分类放好,在每本书的扉页贴上“戈壁助学计划”的小标签,标签上画着小小的沙枣树——是他熬夜用彩笔描的,树干歪歪扭扭,却充满了生机,旁边还写着“京科大学志愿者赠”。
最后,他还会在角落里放一摞小凳子,因为他注意到妞妞总爱坐在角落画画,特意找社区借了最舒服的那几张,还在凳子上垫了棉垫,怕孩子着凉 。
慢慢的,他摸清了每个孩子的喜好。知道妞妞喜欢画画,下次来就带了整套的水彩笔,还是她最爱的粉色包装,笔帽上印着小兔子,连调色盘都买了卡通图案的——是他特意从京科大学附近的文具店挑的。
听说小石头痴迷科普,就从家里翻出珍藏的《自然百科》,那是他小时候爸爸送的生日礼物,书页里还夹着他做的笔记,用彩色笔标注着重点,他特意把关于沙漠、骆驼、沙枣树的章节折起来,方便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