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惜别 (第3/3页)
学校,一定会办起来的,因为那是从你心里长出来的。”
拾穗儿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都像温润的雨滴,落在她心田。
感动如潮水般漫涌,她环顾着这三张在昏暗光线里依然无比清晰的脸庞,声音平静而坦诚:“其实,该说感谢的是我。谢谢你们,这四年,从未因我来自戈壁、家境普通而看轻我半分。谢谢你们,在我打工晚归时永远亮着的那盏台灯,在我生病时悄悄放在桌上的那碗热粥,在我因为想家偷偷掉眼泪时,你们什么都不问,只是默默地陪着我……这四年,你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生活习惯,更是如何宽容地看待世界,如何真诚地对待他人。”
“回去的路,我知道肯定难,沙尘暴会迷眼,干旱会焦心,也许还会有不被理解的时刻。但我的心是笃定的,像拴在了骆驼桩上。戈壁是我的根,那里吹过的风,脚下的沙,都认识我。那里的孩子在等我,他们的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你的时候,让你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知识像水,我愿意做一眼小小的泉,哪怕水流很细,也要慢慢浇灌,我相信,一年,两年,十年……总能看着一小片沙地,慢慢润起来,绿起来。只要能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读书走了出去,或者留下来把家乡变得更好,那我做的这一切,就都值了。”
她的声音不高,甚至没有什么起伏,却蕴含着千钧之力。那不是口号式的激昂,而是从生命深处生长出来的、与土地血脉相连的信念。这信念,让其他三个女孩再次红了眼眶,这一次,却是为这份沉静的伟大。
回忆如温暖的潮水,无声地漫上心头。
她们想起大一那个冬天,拾穗儿为了省路费留在学校,除夕夜,她们三个各自从家里带来好吃的,偷偷聚在宿舍,用违规的小电锅煮了一顿乱七八糟却无比美味的火锅。
想起大三那年,拾穗儿参加支教项目回来,整个人黑瘦了一圈,却眼睛发亮地给她们讲那些山里孩子的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回戈壁建学校的梦想开始清晰。
想起无数个深夜,她们挤在一张床上,分享彼此最秘密的心事,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未来的迷茫与憧憬……
四年间的点点滴滴,相互扶持的温暖,悄悄传递的关怀,共享的欢笑与泪水,此刻都成了心底最珍贵的宝藏,沉甸甸的,带着温度。
夜更深时,月光如水银般从窗口泻入,在地板上投下清晰的窗格影子。
不知是谁,先轻轻地哼起了那首她们都会的、关于离别和祝福的歌。
起初只是细微的哼鸣,渐渐地,其他声音也加入了进来,汇成一首轻柔而深情的合唱。
没有乐器,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最真挚的声音在室内低低回荡,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过去的眷恋,对未来的祝福,对彼此最深的祈愿。
歌声渐歇,宿舍里又恢复了安静,只有四个人浅浅的呼吸声,与窗外偶尔掠过的晚风、远处隐约的虫鸣交织在一起。
苏晓蜷了蜷身子,往拾穗儿身边靠了靠,声音带着哭后的沙哑,却又透着一丝安心:“真想把时间停在今晚啊,这样我们就不用分开了。”
陈静伸手揉了揉苏晓的头发,指尖带着温柔的力道:“又傻了,分开不是结束呀,是我们要去各自的地方,把309的故事,接着往下写。”
杨桐桐推了推眼镜,镜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明天还有毕业典礼,还有散伙饭,现在该珍惜还能一起待着的时间。”
拾穗儿轻轻点头,伸手握住了苏晓的手,又碰了碰陈静和杨桐桐的胳膊,像是在确认彼此都在身边。
她望着窗外漫天的星光,忽然觉得,这夜的309,就像一个小小的港湾,包容了所有的不舍与留恋,也盛满了即将启程的勇气。离别或许沉重,但此刻身边的人、心中的信念,早已将这份沉重,酿成了往后岁月里,最值得珍藏的温暖。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