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典礼 (第1/3页)
盛夏的晨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在京科大学的主干道上洒下斑驳跳跃的光点。
作为京城顶尖学府,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无疑是整个校园年度中最隆重、最充满希望与感怀的盛会。
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淡淡香气,混合着青春特有的蓬勃朝气。
从气势恢宏的东校门开始,鲜艳的红色地毯便如一条庄严的河流,一路蜿蜒,穿过悬挂着“逐梦山海,不负韶华”巨大横幅的林荫道,最终汇入被装点得庄重而热烈的体育馆。
礼堂入口处,鎏金的京科大学校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馆内舞台背景板上苍劲有力的“明德精工”校训遥相呼应。
放眼望去,满场涌动的红色学士服,像一片沸腾的、喜悦的海洋,将这场青春加冕礼的仪式感烘托得淋漓尽致。
礼堂内,座无虚席。看台上,是翘首以盼、满脸骄傲与不舍的家长亲友团,他们手中的相机、手机早已严阵以待,准备记录下子女人生中这至关重要的时刻。
嘉宾席上,校领导、院系教授们身着庄重的导师服或正装,笑容中饱含着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与欣慰。
毕业生区域则是一片红色的欢腾。年轻的毕业生们或兴奋地互相整理着学士帽和肩头象征学有所成的流苏,或凑在一起低声笑语,回忆着四年间的趣事糗事,眼神交换间,藏着对鎏金岁月的不舍,也闪烁着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迷茫与跃跃欲试的勇气。
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拾穗儿静静地站着,她的指尖下意识地轻轻捻着学士服光滑的衣角,试图平复内心如潮水般翻涌的情绪。今天,对她而言,意义远非同寻常。
她不仅要和数千名同学一样,为自己四年的寒窗苦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更要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登上那聚光灯下的发言席,向母校、向师长、向同窗汇报自己的成长与志向。
而更让她心潮澎湃的是,在她学士服内侧的口袋里,静静躺着昨天饯行时陈阳送给她的火车票。
那两张硬质卡片还残留着陈阳的体温,目的地是她魂牵梦萦的戈壁,发车时间,就在今天下午,毕业典礼结束之后。
离别与奔赴,总结与开启,竟如此紧密地交织在这个特殊的夏日。
上午九时整,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流程庄重而有序,校长的致辞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满是“京科学子当以所学报效家国”的殷切嘱托;教授代表的发言则如春风化雨,谆谆教诲中藏着“此去繁花似锦,莫忘来时路”的深邃叮咛。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毕业生们的心坎上,引发阵阵深思与掌声。
当主持人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念出“下面,有请优秀毕业生代表拾穗儿同学上台发言”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中,有对“优秀毕业生”这一荣誉的认可,更有许多人对“拾穗儿”这个名字及其背后“戈壁助学计划”的敬佩与支持。
拾穗儿深吸了一口气,那口空气带着体育馆特有的、混合着木质座椅和鲜花清甜的味道,她握紧了手中的发言稿,稳步走向舞台中央。
聚光灯打在她身上,有些灼热,让她微微眯了下眼。视线适应光线后,她清晰地看到了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
嘉宾席第一排,张教授正朝她温和地微笑着,老人家的膝上,端端正正地托放着即将颁发给她的那份沉甸甸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那眼神仿佛在说:“孩子,别紧张,你是最棒的。”
家长席中,图书馆的李阿姨不顾旁人目光,使劲地朝她挥着手,脸上是如同自家孩子出息了般的自豪与激动。
而她最好的姐妹们——苏晓、杨彤彤、陈静,更是挤在了观众席最前排,高高举着不知何时准备好的、用亮彩笔写着“穗儿加油!戈壁之光!”的牌子,对着她挤眉弄眼地做着鼓励的手势。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毕业生队伍的末尾,陈阳就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白杨。他没有像姐妹们那样激动外露,只是目光沉静而专注地追随着她,那眼神里盛满了化不开的温柔、毫无保留的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inbqg.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